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内高校首只克隆猫“平安”诞生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国内高校首只克隆猫“平安”诞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1-18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克隆猫“平安” 青岛农业大学供图

  近日,在青岛农业大学生物楼实验室温暖的恒温箱内,一只黑白花相间的小猫正在酣睡,看上去非常健康。这只小猫可不平凡,它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赵明辉团队通过攻关获得的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该校成为中国首个成功完成猫科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高校。

  健康存活的克隆猫

  科研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这只克隆猫于2020年12月24日出生,体重75克,因正值新年来临,科研人员给它起名为“平安”,希望其作为克隆技术的研究成果能够平安健康存活,同时希望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一年年末出生的它,能够给新一年带来平安好运。

  赵明辉介绍,目前代孕母猫和“平安”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正常,一切平安。

  青岛农业大学该克隆猫研究项目于2019年筹备,2020年7月实施。本次克隆猫的本体是一只野生森林猫和中华田园猫杂交的成年雌性森林猫。科研人员从该猫皮肤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成纤维细胞,利用中华田园猫卵子作为细胞核受体,通过细胞核置换和人工激活,制作出多枚体细胞克隆胚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猫后,经过62天孕育,成功得到一只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目前该项目经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鉴定,确定该森林猫为克隆个体。

  实验流程用时缩短6倍

  “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物流几乎停止,我们的猫面临食物短缺。这段时间我们每天凌晨去海鲜批发市场批发海鲜,回来给猫做猫粮。”赵明辉谈道。

  赵明辉等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猫卵子的体外成熟。“由于我们的猫卵来自宠物医院做绝育时切下的卵巢,从其上采集的猫卵不能直接用做克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外成熟。对此,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最终通过添加适量激素和生长因子,攻克了这一难题。”

  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精简并改良了体细胞克隆方法,使整个实验流程从传统的36小时缩短为5小时,用时缩短6倍。同时,团队采用了在实验全过程只使用一种培养液的操作方式,避免了频繁更换培养液可能带来的胚胎损伤,极大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了实验稳定性。

  本批实验共计制作体细胞克隆胚胎89枚,移植到7只代孕母猫体内,其中3只代孕母猫妊娠,妊娠率达43%。

  将“撸猫”事业进行到底

  研究团队表示,猫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动物疾病模型和药物的开发,在生物医药领域、宠物行业和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医药研究方面,和犬类似,猫也是重要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动物和伴侣动物。OMIA数据库最新统计显示,研究人员在猫科动物身上发现了361种遗传疾病,其中227种有望开发成人类同种疾病的动物模型。此外,猫拥有与人类结构高度相似的ACE2受体,而该受体为SARS和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受体,这使得猫具有感染SARS和新冠肺炎的潜在可能。利用猫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大量生产携带特定疾病的个体,供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使用。

  在宠物市场开发方面,《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为780亿元,同比增幅19.6%,超过犬消费市场规模增速。尽管目前猫体细胞克隆的市场价格在15万~25万元之间,仍有越来越多的宠物饲养者在爱宠患病无法医治或离世后,选择通过体细胞克隆方式让爱宠“重生”。此外,猫体细胞克隆所衍生的早期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也为宠物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赵明辉介绍,猫体细胞克隆在濒危物种保存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数据,中国21种野生猫科动物中,有3种处于濒危状态、2种处于极危状态、7种处于易危或近危状态。动物在年老后丧失生育能力,就意味着该物种的功能性灭绝。采用家猫卵子进行异种体细胞克隆,是目前唯一能够大量复制濒危动物的技术手段。

  赵明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把研究重点放在猫的基因编辑方面,在人类医学疾病模型研究和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工具研究宠物疾病发病机制、进行宠物医药开发等领域继续深化,将“撸猫”事业进行到底。(廖洋)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