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内高校首只克隆猫“平安”诞生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国内高校首只克隆猫“平安”诞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1-18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克隆猫“平安” 青岛农业大学供图

  近日,在青岛农业大学生物楼实验室温暖的恒温箱内,一只黑白花相间的小猫正在酣睡,看上去非常健康。这只小猫可不平凡,它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赵明辉团队通过攻关获得的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该校成为中国首个成功完成猫科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高校。

  健康存活的克隆猫

  科研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这只克隆猫于2020年12月24日出生,体重75克,因正值新年来临,科研人员给它起名为“平安”,希望其作为克隆技术的研究成果能够平安健康存活,同时希望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一年年末出生的它,能够给新一年带来平安好运。

  赵明辉介绍,目前代孕母猫和“平安”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正常,一切平安。

  青岛农业大学该克隆猫研究项目于2019年筹备,2020年7月实施。本次克隆猫的本体是一只野生森林猫和中华田园猫杂交的成年雌性森林猫。科研人员从该猫皮肤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成纤维细胞,利用中华田园猫卵子作为细胞核受体,通过细胞核置换和人工激活,制作出多枚体细胞克隆胚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猫后,经过62天孕育,成功得到一只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目前该项目经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鉴定,确定该森林猫为克隆个体。

  实验流程用时缩短6倍

  “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物流几乎停止,我们的猫面临食物短缺。这段时间我们每天凌晨去海鲜批发市场批发海鲜,回来给猫做猫粮。”赵明辉谈道。

  赵明辉等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猫卵子的体外成熟。“由于我们的猫卵来自宠物医院做绝育时切下的卵巢,从其上采集的猫卵不能直接用做克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外成熟。对此,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最终通过添加适量激素和生长因子,攻克了这一难题。”

  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精简并改良了体细胞克隆方法,使整个实验流程从传统的36小时缩短为5小时,用时缩短6倍。同时,团队采用了在实验全过程只使用一种培养液的操作方式,避免了频繁更换培养液可能带来的胚胎损伤,极大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了实验稳定性。

  本批实验共计制作体细胞克隆胚胎89枚,移植到7只代孕母猫体内,其中3只代孕母猫妊娠,妊娠率达43%。

  将“撸猫”事业进行到底

  研究团队表示,猫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动物疾病模型和药物的开发,在生物医药领域、宠物行业和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医药研究方面,和犬类似,猫也是重要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动物和伴侣动物。OMIA数据库最新统计显示,研究人员在猫科动物身上发现了361种遗传疾病,其中227种有望开发成人类同种疾病的动物模型。此外,猫拥有与人类结构高度相似的ACE2受体,而该受体为SARS和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受体,这使得猫具有感染SARS和新冠肺炎的潜在可能。利用猫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大量生产携带特定疾病的个体,供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使用。

  在宠物市场开发方面,《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为780亿元,同比增幅19.6%,超过犬消费市场规模增速。尽管目前猫体细胞克隆的市场价格在15万~25万元之间,仍有越来越多的宠物饲养者在爱宠患病无法医治或离世后,选择通过体细胞克隆方式让爱宠“重生”。此外,猫体细胞克隆所衍生的早期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也为宠物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赵明辉介绍,猫体细胞克隆在濒危物种保存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数据,中国21种野生猫科动物中,有3种处于濒危状态、2种处于极危状态、7种处于易危或近危状态。动物在年老后丧失生育能力,就意味着该物种的功能性灭绝。采用家猫卵子进行异种体细胞克隆,是目前唯一能够大量复制濒危动物的技术手段。

  赵明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把研究重点放在猫的基因编辑方面,在人类医学疾病模型研究和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工具研究宠物疾病发病机制、进行宠物医药开发等领域继续深化,将“撸猫”事业进行到底。(廖洋)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见证大国底气从“核”来
2024-03-29 14:15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力勾绘农作物地块,快速完成耕地识别,工作效率相比人工作业提升数十倍。在他看来,我国在星上智能处理和地面遥感AI大模型技术上同步发力,推进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发展,太空中的卫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2024-03-29 09:36
3月27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分析预测,融化的冰盖正在减缓地球的自转速度,以至于下一个闰秒将被推迟3年。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Duncan Agnew说:“融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自转速度受到了影响。
2024-03-29 09:33
胡新立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讨生理性乳酸水平变化对机体代谢的意义,以及恶病质中骨骼肌萎缩与乳酸的直接关系。
2024-03-29 09:31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小林制药此前表示,该公司的红曲原料中可能含有导致消费者出现肾功能不良状态的非预期成分。小林制药出产的红曲原料除用于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
2024-03-29 09:22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试验任务。2023年12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将三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24-03-29 09:30
记者2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
2024-03-29 08:38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已启用“冠状病毒网络”(CoViNet),以促进和协调全球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及早准确地检测、监测和评估新冠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其他可能新出现的冠状病毒。
2024-03-29 08:38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2024-03-27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