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吓人的转基因谣言,原来这么经不起推敲

那些吓人的转基因谣言,原来这么经不起推敲

2018-12-03 14:23来源:光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核心提示】

  漫天飞舞的转基因谣言,你听过哪些说法?你认为可信吗?哪些人或群体更容易听信转基因谣言?听信了这些谣言,会有什么危害?随光明网记者一同走上街头,看看老百姓是如何说的?再听听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又是如何“辟谣”的?

  【本期专家】

那些吓人的转基因谣言,原来这么经不起推敲

林 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现为国家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水稻联合固氮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和合成生物学研究,以及抗除草剂、耐辐射、抗盐耐旱等特殊功能微生物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计划“特殊微生物基因资源开发利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功能基因组”、国家973计划“联合固氮菌固氮基因网络调控与酶催化分子机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抗逆和抗除草剂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课题“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等课题。

  【精彩内容】

  Q:关于转基因谣言,您听过哪些说法?您认为可信吗?

  A:转基因谣言里最经典,而且让老百姓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三个谣言。

那些吓人的转基因谣言,原来这么经不起推敲

  第一个特别经典的就是:虫都不能吃,人能吃吗?其实这是很朴素的一种思考。但是从科学上看,它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虫不能吃但人能吃的东西,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说,我们小时候吃的打虫药,吃了后虫被打下去了,小孩没有事。而且我们讲,虫不能吃BT蛋白,为什么只能针对虫,是因为虫的肠道和人的肠道性质、结构、受体都不一样。所以说虫吃了会死,人吃了没事,这是有严格的科学证据和科学证明的,说明抗虫的转基因作物,虫吃了会死,人吃了是安全的。

  第二个谣言比较经典的就是说:吃转基因会三代不育,断子绝孙。其实想想,如果第一代绝育了,就不可能有第二代、第三代,一想就很荒唐。但是它抓住了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心理,特别怕一个食品会引起不育,断子绝孙。但实际上从现在的科学证明来看,转基因食品是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的。它和目前任何致癌不孕的疾病,没有任何联系。

  第三个谣言讲的就是:今天专家说安全了,10年安不安全,20年安不安全?实际上我们想想,生活中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我们天天要喝的水,喝多了对身体都不好。转基因安全,为什么现在安全?是在现有的科学分析手段、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它的各种检测手段,证明它和传统的食品是一样安全的。    

  Q:哪些人或者群体更容易听信转基因谣言?

那些吓人的转基因谣言,原来这么经不起推敲

  A:首先我们认为,在转基因食品上,大家因为不了解基因,一听基因、转基因就特别害怕。所以说这类人群,没有基本的生物学背景,可能接触到谣言就很容易相信。还有一类人是属于东方传统思想,追求自然、崇尚自然,认为一切自然的都是好的。所以这几类人可能更容易接受非转基因,对转基因食品具有天然的排斥性。

  Q:听信转基因谣言有什么危害?

那些吓人的转基因谣言,原来这么经不起推敲

  A:普通消费者来讲,他是否相信转基因、是否接受转基因。可以有一些科普交流,逐步让他接受,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有一些掌握着舆论的关键人物,或者在国家决策层,去决定国家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部门或人物,如果他们对转基因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还听信转基因谣言。那么就可能在决策、宣传方面走偏,就会对我们国家转基因技术和产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

  【本期小知识】

  实际上,抗虫转基因作物对人无害。其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肠穿孔,导致害虫死亡,而其他昆虫、哺乳动物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造成伤害,更不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人类发现Bt蛋白已有100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至今没有Bt制剂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

  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食用转基因食品影响子孙后代之说完全属于危言耸听。人类食用植物源和动物源的食品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这些天然食品中同样含有各种基因,从生物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与普通食品中所含的基因一样,都被人体消化吸收,食用转基因食品是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的。

  事实上,任何一种人们常吃的即使是最传统的动植物食品,都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担心食物中来自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并遗传给后代。(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出品) 

[责编:武玥彤]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暖春光好

  • 四川康定森林火灾明火已扑灭 雅江仍有断续火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2024-03-19 09:24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2024-03-19 09:23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3-19 09:23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03-19 09:22
截至3月18日14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4-03-19 03:20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4-03-19 0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2024-03-15 04:35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3-15 09:30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24-03-15 09:28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2024-03-14 09:42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2024-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