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单出炉
首页> 科普频道> 应急频道> 要闻 > 正文

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单出炉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2022-01-06 12: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系列解读之一)

1月5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面总结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安排部署2022年应急管理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应急管理系统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大疫之后安全风险明显加大和极端天气灾害增多增强的双重压力,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紧紧围绕为庆祝建党百年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全力以赴推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项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一组组新鲜出炉的数据,见证了应急管理系统上下的奋勇拼搏,彰显了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实绩。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0%、5.9%,连续第二年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间隔期;自然灾害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28.0%、10.4%、18.6%和5.5%,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事故损失,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守住底线 咬定目标 稳扎稳打

坚决稳控安全生产形势

一年来,针对疫情后市场异常波动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冲击,应急管理部狠抓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初步打破大疫大灾后重特大事故大幅反弹的规律,稳控安全生产形势。

——积极推动树牢理念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江苏安全生产“开小灶”、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的警示推动作用,持续开展典型事故和违法行为通报曝光。国务院首次对39家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国务院安委办严肃约谈事故多发的6个省份和9个地市。各地普遍将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常态化开展巡视巡查。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整治督导,细化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累计排查安全隐患4858万处。组织对2.3万处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逐一开展两轮检查督导,对全国358家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全覆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深化非法违法“小化工”、精细化工“四个清零”专项整治;矿山安全大排查和矿山外包工程、整合煤矿、托管煤矿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 “商渔共治”机制成效明显;“两客一危”和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电动自行车等整治取得新进展。

——准确研判有力应对重大风险。密切跟踪风险变化和事故暴露问题,主动采取针对性防控整治措施。推动和支持释放优质安全产能3.1亿吨/年,对保供煤矿“一对一”指导服务,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采掘接续专项检查,集中开展打击非法盗采煤炭等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对集中搬迁安置区高楼消防安全和化学储能电站、“剧本杀”、冷烟花、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风险,主动上手组织全面整治。针对郑州地铁5号线亡人、燃气事故多发、台湾商住混合楼火灾等教训,立即组织全国举一反三开展排查治理,严防重蹈覆辙。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等重大安保任务。

——下大气力解决“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难题。制定实施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推进明查暗访、交叉互检、异地执法、“消地协作”等监管机制常态化,推动加大事故前危险作业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力度,公布行刑衔接典型案例,加强执法案例报送,对成绩突出的记功嘉奖。铁腕治理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对危化品重点县、光气和氟化等重点企业、化工园区开展专家指导服务。

战洪涝 抗地震 化危机

奋力夺取抢险救灾新胜利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忘我拼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面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的实际,应急管理部紧紧咬住“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加密会商研判,提请国家防总21次启动调整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最长连续维持响应状态60天。河南灾情发生后,连夜跨区域调集消防救援专业力量和安全生产等救援队伍5600余人紧急驰援,争分夺秒营救被困群众,按国家救灾Ⅰ级响应开展救灾救助,指导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经党中央批准,牵头成立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开展全域性综合调查评估。

——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加强重点地区地震监测研判,立足应对大震巨灾,从预案、机制、力量、物资、保障等方面全面强化应急准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成功应对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地震。

——高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2021年应急管理部共组织222次应急会商,启动96次应急响应,派出99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力应对四川冕宁和云南玉龙森林火灾、强台风“烟花”、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威海客滚轮大火、河北沧州石化火灾、湖北十堰燃气爆炸、山西孝义煤矿透水等灾害事故。

固根基 补短板 强弱项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把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紧迫任务,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加快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制定健全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指导意见,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专项指挥机制。全面推进省级以下矿山安监机构组建。全面实施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执法制式服装和执法车辆标识正式亮相。

——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提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组建水域、山岳、地震、空勤等专业队3000余支,打造高层、化工等灭火救援“尖刀”力量,加强“轻骑兵”前突小队和速报员队伍建设,建成12支森林消防特种救援大队和56支快反分队,长航时无人机、大型排涝车、高层消防车、水底机器人等重型装备陆续列装。健全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启动国家航空消防关键力量建设。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会同粮食和储备局修订中央救灾物资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物资储备品种和布局,完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健全快速调拨机制。

——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明显见效。深入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区域救援中心建设。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铺开。国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初步建成,地震预警网在重点地区推广覆盖。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智能化矿井、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和危化品企业自动化改造。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首届中国—东盟灾害管理部长级会议。

着力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

持续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立足新建部、刚起步的实际,着力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推动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建强基层守牢风险防控前沿阵地。推动建立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推广各地在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方面的好的探索实践。

——以法治方式筑牢安全屏障。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消防法执法检查;在安全生产法修改中加大对事故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出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健全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减灾救灾与综合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以科技和人才助力提升应急效能。深化“智慧应急”试点,应急管理云计算平台全面应用,“应急一张网”上下贯通,“应急一张图”持续升级。推进20所“双一流”高校开展应急管理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持续深入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开展补贴性安全培训430余万人次。

紧紧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宝贵机遇

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党委紧紧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宝贵机遇,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全面锻造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干部队伍。

应急管理部党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巡视整改,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不断实现队伍的自我净化和提升。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大力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推动建立应急管理职业保障制度,隆重举行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推出肖文儒、陈陆等一级英雄模范,评选“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极大激发全系统守初心、担使命的奋进动力。

在严峻的风险挑战面前,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用夙兴夜寐守护岁月静好,用辛苦指数换来幸福指数,用流血流汗保卫安全发展。全系统有42名同志壮烈牺牲,102名同志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 责编:李政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方向晨:做服务“国之大者”的工程师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抵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