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单出炉
首页> 科普频道> 应急频道> 要闻 > 正文

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单出炉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2022-01-06 12: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系列解读之一)

1月5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面总结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安排部署2022年应急管理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应急管理系统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大疫之后安全风险明显加大和极端天气灾害增多增强的双重压力,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紧紧围绕为庆祝建党百年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全力以赴推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项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一组组新鲜出炉的数据,见证了应急管理系统上下的奋勇拼搏,彰显了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实绩。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0%、5.9%,连续第二年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间隔期;自然灾害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28.0%、10.4%、18.6%和5.5%,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事故损失,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守住底线 咬定目标 稳扎稳打

坚决稳控安全生产形势

一年来,针对疫情后市场异常波动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冲击,应急管理部狠抓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初步打破大疫大灾后重特大事故大幅反弹的规律,稳控安全生产形势。

——积极推动树牢理念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江苏安全生产“开小灶”、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的警示推动作用,持续开展典型事故和违法行为通报曝光。国务院首次对39家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国务院安委办严肃约谈事故多发的6个省份和9个地市。各地普遍将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常态化开展巡视巡查。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整治督导,细化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累计排查安全隐患4858万处。组织对2.3万处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逐一开展两轮检查督导,对全国358家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全覆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深化非法违法“小化工”、精细化工“四个清零”专项整治;矿山安全大排查和矿山外包工程、整合煤矿、托管煤矿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 “商渔共治”机制成效明显;“两客一危”和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电动自行车等整治取得新进展。

——准确研判有力应对重大风险。密切跟踪风险变化和事故暴露问题,主动采取针对性防控整治措施。推动和支持释放优质安全产能3.1亿吨/年,对保供煤矿“一对一”指导服务,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采掘接续专项检查,集中开展打击非法盗采煤炭等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对集中搬迁安置区高楼消防安全和化学储能电站、“剧本杀”、冷烟花、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风险,主动上手组织全面整治。针对郑州地铁5号线亡人、燃气事故多发、台湾商住混合楼火灾等教训,立即组织全国举一反三开展排查治理,严防重蹈覆辙。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等重大安保任务。

——下大气力解决“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难题。制定实施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推进明查暗访、交叉互检、异地执法、“消地协作”等监管机制常态化,推动加大事故前危险作业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力度,公布行刑衔接典型案例,加强执法案例报送,对成绩突出的记功嘉奖。铁腕治理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对危化品重点县、光气和氟化等重点企业、化工园区开展专家指导服务。

战洪涝 抗地震 化危机

奋力夺取抢险救灾新胜利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忘我拼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面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的实际,应急管理部紧紧咬住“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加密会商研判,提请国家防总21次启动调整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最长连续维持响应状态60天。河南灾情发生后,连夜跨区域调集消防救援专业力量和安全生产等救援队伍5600余人紧急驰援,争分夺秒营救被困群众,按国家救灾Ⅰ级响应开展救灾救助,指导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经党中央批准,牵头成立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开展全域性综合调查评估。

——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加强重点地区地震监测研判,立足应对大震巨灾,从预案、机制、力量、物资、保障等方面全面强化应急准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成功应对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地震。

——高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2021年应急管理部共组织222次应急会商,启动96次应急响应,派出99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力应对四川冕宁和云南玉龙森林火灾、强台风“烟花”、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威海客滚轮大火、河北沧州石化火灾、湖北十堰燃气爆炸、山西孝义煤矿透水等灾害事故。

固根基 补短板 强弱项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把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紧迫任务,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加快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制定健全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指导意见,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专项指挥机制。全面推进省级以下矿山安监机构组建。全面实施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执法制式服装和执法车辆标识正式亮相。

——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提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组建水域、山岳、地震、空勤等专业队3000余支,打造高层、化工等灭火救援“尖刀”力量,加强“轻骑兵”前突小队和速报员队伍建设,建成12支森林消防特种救援大队和56支快反分队,长航时无人机、大型排涝车、高层消防车、水底机器人等重型装备陆续列装。健全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启动国家航空消防关键力量建设。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会同粮食和储备局修订中央救灾物资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物资储备品种和布局,完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健全快速调拨机制。

——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明显见效。深入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区域救援中心建设。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铺开。国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初步建成,地震预警网在重点地区推广覆盖。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智能化矿井、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和危化品企业自动化改造。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首届中国—东盟灾害管理部长级会议。

着力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

持续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立足新建部、刚起步的实际,着力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推动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建强基层守牢风险防控前沿阵地。推动建立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推广各地在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方面的好的探索实践。

——以法治方式筑牢安全屏障。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消防法执法检查;在安全生产法修改中加大对事故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出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健全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减灾救灾与综合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以科技和人才助力提升应急效能。深化“智慧应急”试点,应急管理云计算平台全面应用,“应急一张网”上下贯通,“应急一张图”持续升级。推进20所“双一流”高校开展应急管理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持续深入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开展补贴性安全培训430余万人次。

紧紧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宝贵机遇

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党委紧紧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宝贵机遇,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全面锻造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干部队伍。

应急管理部党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巡视整改,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不断实现队伍的自我净化和提升。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大力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推动建立应急管理职业保障制度,隆重举行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推出肖文儒、陈陆等一级英雄模范,评选“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极大激发全系统守初心、担使命的奋进动力。

在严峻的风险挑战面前,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用夙兴夜寐守护岁月静好,用辛苦指数换来幸福指数,用流血流汗保卫安全发展。全系统有42名同志壮烈牺牲,102名同志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 责编:李政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