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和谐共生|酵素种出好苹果,这里的果园很生态!
首页> 光明科普> 生态环保> 要闻 > 正文

和谐共生|酵素种出好苹果,这里的果园很生态!

来源:光明网2025-09-29 07:19

  光明网讯 中秋时节,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沉甸甸的苹果缀满枝头。近年来,赤峰市宁城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入酵素农耕技术,将酵素苹果种植打造成保护土壤生态、激活产业效益的标杆项目,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和谐共生|酵素种出好苹果,这里的果园很生态!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的酵素苹果产业园

  近日,“和谐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内蒙古调研分享活动深入赤峰市宁城县酵素苹果产业园,探访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

 酵素技术重构土壤健康生态基底

  “以落果、红糖、废弃蔬菜为原料,制作功能性酵素肥料代替化肥、农药,构建‘以果养果’的有机生态循环模式”,内蒙古绿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全告诉记者,酵素技术正从根源上修复和保育土壤生态:通过将当地松树腐殖土与麦麸、酵素菌等发酵制成 “土著菌种”,用废弃瓜果蔬菜、秸秆厌氧发酵出富含植物生长素的酵素液体肥,双重发力实现土壤重金属与农残的有效分解。经过三年有机转换期,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生态活力大幅增强。

  蚯蚓是土壤健康度的重要标志。李洪全向记者展示,在改良后的基地土壤中随机找到位置进行发掘,便可见蚯蚓等生物生存。青蛙等生物也重现田间,形成了“土壤 - 生物 - 作物”的良性循环。他表示,通过酵素技术应用,果园化肥农药使用率降低80%以上,苹果糖度比普通苹果高出1-2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以果种果”的绿色可循环产业模式。

和谐共生|酵素种出好苹果,这里的果园很生态!

酵素技术种植的苹果着色均匀 摄影/光明网记者张佳兴

  “唯有健康的土壤才能托举富饶的生命,淬炼更好的农产品品牌。”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樊良树认为,土壤健康与食物健康、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宁城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且对环境负荷小的酵素种植,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既能培育口感和营养价值兼具的农产品,也助力宁城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病虫害防治上,小城子镇同样坚守 “生态优先” 原则。不同于传统化学农药,基地以大蒜、魔鬼椒、青蒿素等为原料发酵制成 “防虫酵素”,在虫卵成熟前进行喷施预防,既避免了农药污染,又依托植物特性构建起绿色防线。“有机种植难免有5%左右的苹果带虫眼,但这正是生态健康的证明。”李洪全表示,这种“接受不完美”的种植理念,反而让消费者更认可酵素苹果的“天然属性”,也让土壤在无化学负担的环境中持续焕发生机。

  此外,科研支撑为产业扩面提供了保障。宁城县酵素苹果产业园协同内蒙古自治区科协、赤峰农研所成立“农博士工作站”“科技小院”,与西北农业大学、赤峰学院合作开展 “酵素苹果着色率突破” 等科研项目,通过技术研发持续优化种植模式。

  高质量种植激活全链条产业效益

  生态优势的持续积累,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实现了农产品质量跨越式提升。2023 年,酵素苹果同时获得有机认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称号。2024 年再获绿色食品 A 级认证,实现 “双认证” 品质跨越。据悉,酵素苹果一公斤能卖到20元,亩均收入比普通苹果高2-3倍。

和谐共生|酵素种出好苹果,这里的果园很生态!

酵素苹果特写 摄影/光明网记者张佳兴

  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宁城县酵素苹果产业园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配套建设果品加工厂、气调库(冷链仓储)及销售中心,初步形成“种植 - 加工 - 仓储 - 销售”全链条模式。在市场拓展上,酵素苹果已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省市。依托“好物进北京”“京津冀展销会”打开高端市场,电商销售占比达1/4;结合采摘园打造“林果文旅融合”模式,构建起多元市场体系。

和谐共生|酵素种出好苹果,这里的果园很生态!

酵素苹果产业园一隅 摄影/光明网记者张佳兴

  宁城县小城子镇镇长张洪林介绍,全镇已有12家林果专业合作社、4500 余人(占总人口 1/5)从事林果相关产业。通过种植酵素苹果,当地生态效益显著提升,年处理农业废弃物 5000 吨以上,2022年获评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023年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2.5万元。如今,500 亩酵素苹果基地已不再是 “单点试验”,而是成为宁城县的生态产业样板。

  据悉,未来宁城县小城子镇计划将全镇 4.1 万亩果树经济林逐步推广酵素种植,提出“每年新增1000 亩、改造提升1000亩”的目标,推动形成“区域性酵素苹果产业集群”。2026年还计划完成2000亩绿色食品认证、1000亩有机食品认证,推动“宁城酵素苹果”向“国家地理标志 + 全国名优特新”双标杆迈进。

  从修复一方土壤,到激活一个产业,再到带动一片区域,宁城小城子镇的酵素苹果产业,生动诠释了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的发展路径。这片扎根在健康土壤里的 “绿色果实”,不仅让农民增收,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 “生态与效益双赢” 的可复制样本。(记者 焦子原 张佳兴)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