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经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解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经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9-06 07:20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方曲韵 徐鑫雨 王美莹

  人们常说,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是“生物基因宝库”。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草木葱茏、鸟儿欢唱、走兽腾跃……这里是观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拯救极小种群物种

  美丽的热带雨林里,9岁的孤儿象“小强”正悠闲地吃着“象爸爸”们准备的胡萝卜……近日,记者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采访时,看到这温馨一幕。

  亚洲象救护和繁育是一项既复杂又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2008年11月,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个临时家园里,一些受伤、离群或需要辅助繁育的亚洲象,得到了“象爸爸”们的贴心照顾。

  “小强”受救助时才8个月大,因为不被象群接纳而成为“孤儿”;“羊妞”,羊年出生、受救助,喝羊奶长大;“然然”,3岁时被铁夹严重夹伤,起初怕人,不配合治疗,最终在17岁时生下第一个宝宝……“象爸爸”们细心记录了每一头小象的档案,为它们量身定制救护方案。

  “看着它们从受伤无助到重新站起来,再到如今能在雨林中自由奔跑,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表达!”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熊朝永感慨。如今,“象爸爸”们每天都会带着大象进行野化训练,“最终目的是帮助它们重返自然”。

  经过多年努力,云南省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保护成效日趋明显。40年间,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原来的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多头。

  亚洲象的故事是近年来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迁地保护、建立常态化监测体系、保护和修复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等一系列举措,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命运正在被改写:滇金丝猴数量增长到3300余只,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等20多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大幅上升;漾濞槭、华盖木等3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

  建设种质资源库

  保护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至关重要。

  昆明北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种子博物馆。展厅内,一面巨大的“种子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2000多根整齐排列的亚克力柱中,盛放着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植物种子。

  种子博物馆的展陈主要用于科普,更多宝贵的种质资源则珍藏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各类野生生物种质资源2万余种、30余万份,为众多野生生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种质库不仅保存了众多植物种子,还抢救性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的离体材料、DNA、微生物、动物种质资源等遗传材料。”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伊廷双介绍,“因此,种质库也被形象地称为‘种子银行’。”

  据悉,种质库将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保藏技术研究,以发现不同种质更优的保存条件组合,并为它们提供定制化服务,让更多的种质进入种质库。

  保存了那么多种质资源,如何更好发挥它们的作用?

  “科学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方式。”伊廷双举了一个例子,“野生羊肚菌味道鲜美,但是产量很小。我们通过驯化野生羊肚菌,选育出可进行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就能让大家都吃上物美价廉的羊肚菌。”

  促进古茶林保护利用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这句傣族谚语,传递出长久以来云南人民最朴素的自然生态观。今天,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深根植于当地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与实践。

  景迈山的早晨,青山与云雾为伴,郁郁葱葱的树林错落有致。

  “高大的榕树、樟树下,错落分布的便是古茶树,这是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林下茶种植技术。”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村民岩温发告诉记者,这里的先民很早就懂得种生态茶,依靠自然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和土壤为茶树提供养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

  “看,这里有‘螃蟹脚’!”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轻轻拨开茶树枝叶,一种枝条节状带毫的寄生植物映入眼帘,“‘螃蟹脚’一般生长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这也是景迈山良好生态的印证。”

  景迈山古茶林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集中连片面积达1.8万亩。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以来,景迈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走出了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1月,《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实施,对古茶林的日常管理和树体养护等进行技术规范,旨在进一步促进古茶林的有效保护、科学管养和合理利用。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06日 11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交会参展企业超3.2万家创历史新高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