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索尔海姆:“库布其精神”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启迪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索尔海姆:“库布其精神”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启迪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2023-02-13 09:52

  导读

  库布其沙漠治理是当今时代最伟大的环保成就之一。当地人用30多年的时间,不仅把大片荒漠变为绿洲,还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和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产生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库布其的成功经验和其背后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值得全世界学习借鉴。

  作者: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联合主席

  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

  库布其沙漠治理是当今时代最伟大的环保成就之一。库布其人民靠着勤劳智慧,把“死亡之海”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现在,“库布其精神”仍在接力延续。

  不久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40多个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创立“全球沙漠生态科技国际联盟”。联盟以“库布其精神”为指导,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中亚、中东、非洲等地的干旱地区之间的技术分享、思想交流、知识汇集以及投资促进。联盟将每年在库布其举办年度论坛,并计划在10个国家建立示范基地。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南岸。清代中期以来,过度垦牧致使当地植被消失,牧场和草原荒漠化,变成“死亡之海”。直到20年前,库布其沙漠还是造成华北地区沙尘暴频发的元凶之一。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我第一次来到库布其时,我就被那片极度干旱的环境中依旧生机勃勃、翠意盎然的绿洲所震撼。看到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坚持努力,将昔日的荒漠变成一个充满生机与魅力的乐园,我备受感动。

  我曾考察过非洲、拉美和中东的许多沙漠,还从没听说过像库布其这样令人钦佩的成功故事。虽说世界各地都有治理沙漠的成功案例,但比起治沙面积和治沙人的毅力,全世界都无出其右。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库布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发现,治沙并没有什么秘诀,唯有靠勤劳与智慧。库布其治沙的成功是人们多年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治沙依赖的是创新精神,要广泛发动当地居民参与,形成良好的公私合作关系。

  王文彪是赋予这片贫瘠土地“绿色灵魂”的关键人物。他对自己的家乡库布其有着强烈的感情,他证明了一件事:人类照料好地球母亲,地球母亲也会照顾好人类。

  1988年,29岁的王文彪接管了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盐场。当时,无休止的沙尘暴扬起漫天沙土,不断蔓延到盐场所在的盐湖周围,给生产造成严重困难。他和同事们努力尝试各种方法来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他们修建道路,从营业收入中拨出资金用于治沙,并将一大部分工人投入植树工作中。

  一开始并不顺利。但他们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王文彪也从当年那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蜕变为一位商业领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鼓舞着其他人。

  他们很早就明白,只有通过企业化经营才能在沙漠中创造商业价值,这顺应了中国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他们的信念基于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即长期来看,不能通过施舍让人们完全脱贫,也不能仅靠大公无私的奉献来改变恶劣的环境,而要走出一条新路,让人们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创造价值,脱贫致富。于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王文彪和他的企业成为了治沙防沙的先锋。

  2017年,我很荣幸地向王文彪颁发“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在环保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

  图片来源:亿利资源集团

  “库布其精神”的核心,在于将沙漠视为扶贫和经济发展的机遇,而非威胁。其本质是“绿富同兴”,把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融合,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扩大就业,创造价值。

  “库布其奇迹”的诞生与当地居民的三大收入来源密切相关。

  首先是可再生能源。沙漠广袤无垠、地广人稀,适宜布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库布其,多座大型太阳能电站坐落其中。原本干旱荒凉的土地,如今通过光伏创造能源,为农业引水,为家庭和交通供电,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现在,库布其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了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不久前启动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漠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项目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并配置建设相应储能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其次是沙漠特色农业。在相关企业的帮助下,库布其广泛种植甘草等耐旱经济作物,这在当地是一项“甜蜜的事业”——企业获得优质经济作物,当地居民得到专业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保障,而生态环境则在植物的天然固氮和土壤改良功能的作用下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产生了多赢效益。

  最后则是旅游业。旅游业是创造就业能力最强的行业。改造后的库布其环境优美,同时邻近人口中心。我曾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去库布其,他对当地的休闲项目惊讶不已——沙漠露营、骑马和骆驼,以及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最为着迷的沙漠赛车。库布其建有富丽堂皇的酒店,游客在此能体验地道的蒙餐,如传统的蒙古羊肉。

  “库布其奇迹”成效显著,在特色农业、旅游业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的加持下,库布其沙漠已有三分之一以上地区的生态得以恢复,10万多名当地农民成功脱贫。

  内蒙当地的发展经验,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美国航空航天局近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与许多人印象相反,我们居住的这颗小小星球的表面比过去更绿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在库布其沙漠以及新疆、甘肃、河北和其他地区长期的植树造林。这是对中国、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全球沙漠生态科技国际联盟将为全球提供平台,交流学习各地的沙漠治理经验。在这里,“库布其精神”将启迪全世界。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