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林佳欣)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在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在9月22日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刘德春表示,环境基础设施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任务,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多亿元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28万公里,新增垃圾焚烧处理厂超过500座,地级以上城市和东中部地区有条件的县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立,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出台多项政策规划,系统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建设和运维、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2021年,全国城市与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比2012年提升了60%以上、生活污水管网长度增加了10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约25%,比2012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制定“十三五”“十四五”垃圾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指导地方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2021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比2012年上升24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挖掘生活垃圾“资源”属性,大力提升焚烧处理能力。目前,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超过50%,已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三是推进固废、危废、医废安全有效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提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近50亿元支持各地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有力支撑了各地疫情防控。2021年,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超1.6亿吨/年,较2012年增长了4倍;全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约215万吨/年,处置能力达到医疗废物产生量的1.54倍。
刘德春指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全面提高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