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冬奥绿”铺垫美丽中国新起点
首页> 科普频道> 要闻 > 正文

“冬奥绿”铺垫美丽中国新起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2-27 16: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们关注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里一些意料之外的时刻。

  1月31日,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一只野生豹猫闲庭信步,在众人注目下,穿过颁奖仪式排练现场。4天后的开幕式上,燃烧在巨型雪花中央的冬奥会火炬,是一束由清洁氢能源燃起的微火。

  当然,还有北京的蓝天来给奥运赛场上的“雪舞冰飞”做幕布。

  在“美丽中国”的指挥棒下,“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评价。

  在北京冬奥会上全世界看到的绿色细节说明,美丽中国的样子逐渐清晰,背后则是一场生态兴带来的文明兴。在学界,把1972年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看作是中国开启现代化环境保护的元年,至今正好50年。

  冬奥细节传递中国低碳环保理念

  全球“双奥之城”北京早就因奥运和绿色结下不解之缘。

  2001年,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绿色奥运”理念,2008年成功举办绿色奥运盛会,2009年又转化为“绿色北京”战略并一直实施。冬奥会中,“绿色办奥”的理念更是贯穿了奥运会筹办全过程。

  世界瞩目的奥运会点火仪式释放了这一坚定的信号。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91名引导员将写有国家和地区名字的雪花构建成一朵巨大的雪花,外沿是橄榄的枝叶,一捧微火被放入璀璨的雪花中央。

  14年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空中飞人”点起熊熊燃烧的主火炬,一小时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燃气,鸟巢专门配了一个燃气站,日夜不停地为它输送动力,而冬奥会的这团微火,产生的碳排放量大概是前者的五千分之一。

  “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传达的低碳环保的理念是如此清晰。”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此后的奥运会,如果想做一次低碳环保的实验,请参照北京冬奥会。

  支撑火炬燃烧的燃料也发生改变。不再是往届奥运会大量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氢作为唯一燃料,保证火炬接力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而且更加环保。

  这支“绿色”的火炬不仅完成冬奥历史上第一次机器人水下传递,也来到鸟巢中心,作为人类奥运精神的体现。

  “北京两届奥运会都与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结下深厚‘氢’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3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运行,我国首座车用加氢站就在那时建成,开启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从0到1”的示范。

  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运输主力。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全部赛时保障车辆的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加氢站建设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善,实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从1到100”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突破。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中只排放水,被称为“终极环保车”。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为运动员及相关人员提供运输服务的212辆零排放氢燃料客车,每百公里可少排放约57.86公斤二氧化碳,相当于22升柴油的排放量。而氢气的来源,则通过光伏、风能等所产生的“绿电”制取,实现“绿电制绿氢”。

  “美丽中国”梦留下绿色奥运遗产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冬奥会的灯、北京延庆赛区树木由二维码管理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办奥”的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这让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十分欣慰。

  2017年,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王金南提出,“让北京冬奥会给世界留下宝贵的绿色低碳遗产”的建议。

  可以看到,北京冬奥会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遗产及其他现有场馆和设施,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延庆和张家口的场馆建设以“山林场馆、绿色冬奥”为目标,采取避让、减缓、重建、补偿等保护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许多低碳领域的科学研究源于冬奥的契机而启动。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含氟雪蜡性能更出色,但高温融蜡时产生的烟雾直接危害打蜡师的健康,因此,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国产雪蜡在保持良好性能下,不含氟及有害重金属。

  北京冬奥会的这些绿色低碳实践,正是美丽中国亮丽底色的典范,也得益于我国几十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扎实铺垫:从早期的“三废”治理,到重点污染城市治理,到“三河三湖二区一市一海”,到污染物总量削减,环境质量改善,水气土三大行动计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美国NASA观测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约25%来自中国,生态系统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整体稳定,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有效保护环境的成功实践。

  王金南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在进入一个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北京冬奥会正通过低碳减排、林业碳汇和企业捐赠等方式,做一场碳中和的大实验。

  过去4年多来,北京用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进行碳汇计量和实地监测,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5万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表示,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160个监测样地产生了50余万吨的碳汇量,这些碳汇将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支持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

  同一片蓝天下,一起向未来

  就在冬奥会开幕前夕,两只豹猫分别出现在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区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罗述金注意到,豹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并不怎么怕人,这实在太令人开心了。”

  在罗述金看来,它们是隐秘的奥运观众。北京冬奥会的现场观众受到限制,而郊野赛场的野生动物邻居,在山谷一隅观望着奥运盛会。“这样人和野生动物共存的场景,又何尝不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体现呢?”

  2021年10月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显示,在北京这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596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包括黑鹳、褐马鸡等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鸳鸯等9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记录在册的维管植物也超过2000种。

  越来越多的珍稀花草和动物“安家”京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表示,北京市分布的鸟类种类占中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1/3,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这些数据可以证明,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城市在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来没有掉队。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说,自1998年,北京大规模治理大气污染拉开序幕,20多年来,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能源消耗都明显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各项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

  赫赫有名的首钢,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进行了整体搬迁,打造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和自由式滑雪项目的大跳台比赛场地,实现了从“炼钢之火”到“雪舞冰飞”的华丽蜕变。

  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蓝天白云渐成常态,为冬奥会铺垫下“北京蓝”的底色。

  在这片蓝天下,奥林匹克精神不只体现在赛场,也体现在那束闪烁的微火,那只豹猫安然自若的步子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跟随总书记走进洛阳轴承集团 了解先进制造业发展

  •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