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初春时节,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黑颈鹤、斑头雁等越冬候鸟姿态万千,或引吭高歌,或低头觅食,或翩跹起舞。
“这些鸟就像自家每年外出打工的孩子一样,来的时候我们欢喜,走的时候我们失落。”管护员刘广惠说。周边不少农民都当起了鸟类管护员,每年候鸟越冬时,他们负责统计鸟的种类、数量,以及巡查管护。
资料记载,贵州威宁县草海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一次山洪暴发后形成的构造岩溶湖,水域面积最大时达45平方公里,是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一向有“高原明珠”美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地并未意识到这颗“高原明珠”的价值,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两次人为排水造田,使湖泊水域面积缩小到5平方公里。
人进湖退、人来鸟飞,草海生态系统一度濒临崩溃。资料显示,1956年到1982年间,草海集雨区内的森林覆盖率由36%降至10%。
面对惨痛教训,草海的治理与保护被提上日程。1982年,贵州省政府决定建坝蓄水还湖。1992年与1995年,草海分别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重要湿地。
草海紧邻威宁县城,以前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经雨水淋刷后都直接流入草海。来自威宁县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草海的水质都处于Ⅴ类和劣Ⅴ类。
“草海治理是一场硬仗、苦仗、持久仗,但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是我们必须要过的一道坎。”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李茂说。
2015年以来,一项针对草海的系统治理工程启动实施,120平方公里的草海保护区范围内大力实施“法制护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推进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截污治污是草海治理的首要任务。威宁县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污水抽排、调水补水等措施,建成1万吨污水处理厂、环草海20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以及西海码头水质净化工程,既解决了周边城区污水的排放问题,又保障了草海补给水源的水质。
通过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草海湿地的6万多亩耕地也全部变成了生态用地,或恢复为湖面,或变成沼泽,或成为鸟类栖息地。
威宁县按照“先生态、次功能、后景观”理念,实施北坡面山植被恢复工程,打造了北坡生态公园,在县城与草海间建起一道生态屏障。公园免费对外开放,通过巡护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配套设施,游客不划船进湖,也能多角度观赏草海风光。
曾经失色的草海,如今重现水质清澈、水草丰茂、风光秀美、人和鸟欢的美丽景象。
目前,草海的保护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生物物种已达2600余种,保护区鸟类种类由228种增至246种,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超过10万余只,包括黑颈鹤、灰鹤、黄斑苇雉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吴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