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核心目标任务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向好趋势。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介绍,自2018年11月《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环渤海三省一市,聚焦核心目标任务,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生态环境部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介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成效。
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场标志性战役之一,渤海攻坚战是海洋领域污染防治的首战,对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污染减排、生态扩容、风险防范并重的综合治理攻坚战。
霍传林表示,《行动计划》中有硬指标要求的5项核心目标任务,一是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3%左右、二是10个劣V类国控入海河流断面全部消劣、三是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四是滨海湿地修复面积达6900公顷、五是整治修复岸线新增70公里。
“目前,五项核心目标任务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霍传林介绍,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向好趋势。2019年,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大幅度提高至77.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79.4%和81.6%,与2019年同比增加9.4个和2.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初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7.1%,继续呈现向好态势。“目前来看,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没有不利气候条件或大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我们对年底实现水质优良比例预期目标还是充满信心的。”
同时,入海河流消劣、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入海河流消劣,是指国控断面消除劣Ⅴ类,进而减少入海河流的劣Ⅴ类水体。”霍传林说,此项工作今年也实现了重大突破,纳入消劣行动的10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1-8月全部实现消除劣V类的目标。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实现了“应查尽查”,共发现1.8万余个“口子”,目前正在以“试点先行与全面铺开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溯源整治工作。
滨海湿地和岸线整治修复工作进度大大加快。在牵头部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预警和督导下,三省一市60余个项目已全部开工。截至8月中旬,已修复滨海湿地面积超过33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超过58公里。全部项目完工后,将修复滨海湿地超过69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70公里以上。
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霍传林也指出,各地攻坚战任务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毫不松懈持续发力。例如,部分省市生态修复项目进展仍然滞后,需要持续发力,确保年底完成既定任务量;辽东湾、渤海湾近岸海域水质虽已大幅好转,但仍存在波动和反弹;个别入海河流消劣成果仍不稳固,需要高度关注,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三省一市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聚焦重点目标指标,协同推进各项任务,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推动渤海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同时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记者 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