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9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成效和“十四五”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新思路。2020年,渤海春季优良水质比例为81.6%,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夏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7.1%。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总体进展顺利,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从四个方面介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的成效:
一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聚力打赢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攻坚战总体进展顺利,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有硬目标要求的5项核心目标任务均有明显成效。2019年,渤海优良水质(一、二类)比例达到77.9%,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2020年春季为81.6%,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夏季初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7.1%,继续呈现向好态势;1-8月份,纳入“消劣行动”的10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实现消除劣V类;入海排污口排查实现了“应查尽查”,正在扎实推进溯源整治工作;生态恢复修复项目全部开工,已修复滨海湿地面积超过3300公顷,修复岸线长度约58公里,从全国看,近岸海域整体水质亦有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6.6%,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2020年春季为79.8%,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夏季初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8.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是以“十四五”规划为牵引,谋划“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新篇章,启动《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开门编规划”和“试点先行”,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以“美丽海湾”保护建设为统领的规划思路,正在11个沿海省(区、市)所辖的52个沿海地市开展调研,力争编制出“管用、好用、解决问题”的规划,为继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以从严从紧为导向,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和关键区域开展监管。聚焦“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职能,充分发挥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的协同监管作用,强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关键区域和入海排污口、海水养殖、围填海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与中国海警局等部门共同开展“碧海2020”海洋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与涉海石油公司开展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处置的深度合作,加大海洋工程审批服务保障涉海行业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工作力度,以高质量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打造共同守护碧海银滩的朋友圈。按照部党组要求,谋划海洋命运共同体愿景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措施和具体路径,继续在G20、中东盟、“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深化海洋微塑料等热点领域的合作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霍传林介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海洋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战,河海共治“消劣行动”从渤海先启,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从渤海先试,围填海严格管控从渤海先行,为我们探索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新模式破题指路、示范打样。(记者 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