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太阳系外漫游②: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 观天者说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太阳系外漫游②: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 观天者说

来源:光明网2020-06-11 09: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赵斐。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大自然不仅是一名工程师,更是一位艺术家。

  上一期中我们领略了它如何精妙的构造出了我们的家园银河系;这一期,我们将一起探讨宇宙中最具艺术感、颜值最高的天体——星云。

  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满天繁星,除了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之外,都是银河系中的恒星,在我们观测者眼中它们都是点光源。然而,有一种天体在我们望远镜中的成像则呈现出弥散的面状结构,它们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早期人们用“星云”一词来泛指这种具有扩散形状的天体(其中还包括了部分彗星、星团以及河外星系)。“星云”源自拉丁语的nebulae ,原意是“云”,外形上它们确实犹如白云一样展现出了丰富的形态变化,给人以美感和震撼,例如以植物命名的玫瑰星云;以动物命名的猫爪星云、以人物命名的女巫头星云等等。

太阳系外漫游②: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 观天者说

图1:从左到右分别为玫瑰星云、猫爪星云和女巫头星云。图片来源:Andreas Fink, 2012;George Varouhakis;Noel Carboni。

  通过现代的天文观测手段,我们已经知道,星云是宇宙中由于引力束缚而聚集在一起的星际气体、尘埃和等离子体的集合。星云的尺度大约为3光年到300光年,其平均密度一般约为每立方厘米几十到几百个原子。星云的内部往往包裹着高温致密的天体(新生的恒星或死亡的恒星),它们向外辐射出高能的光子会将这些外围气体电离,从而发射出包括可见光在内的各个波段的辐射,形成了绚烂多姿的星云图案。星云的“颜色”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和被电离的程度,由于星际间气体的成分绝大部分是在相对较低能量下就能电离的氢,所以许多星云的颜色都是偏红色的。如果有更高的能量能造成其他元素的电离,那么就会呈现出绿色和蓝色等等。

  天文学家将这些五彩斑斓、形态百变的星云按形态的不同主要分为了三种主要类型,它们分别是: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遗迹。

  1. 弥漫星云

  这种星云没有规则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边界,平均直径大约为几十到几百光年。在弥漫星云的范畴中最为主要的是发射星云和暗星云。发射星云一般位于恒星形成区(也称为HII区或电离氢区),其中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作用下向凝聚中心塌缩,新一代的恒星就在这些区域中形成。这些年轻的恒星发出高能的紫外波段辐射,使外层的气体发生电离。最著名的发射星云是猎户座大星云,它是银河系中一个典型的恒星形成区,大量年轻的恒星正在其中孕育和诞生。

太阳系外漫游②: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 观天者说

图2:猎户座大星云(M42,NGC1976)。图片来源:NASA, ESA, M. Robberto

  暗星云是本身不会发光的一种星云,它由浓密的气体和尘埃组成,从而使这类星云具有较大的密度,大到足以遮挡后方的发射星云或背景恒星。最著名的暗星云当属马头星云。马头星云主要是由浓厚的尘埃组成,从地球的方向看去,黑暗的尘埃和旋转的气体构成的形状犹如马头。衬托它的背景为明亮的发射星云IC 434。

太阳系外漫游②: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 观天者说

图3:马头星云(Barnard33)。图片来源: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2. 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是质量较小的恒星演化至老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其外层气体壳层向外膨胀并同时被电离,从而形成的向外扩展状的发射星云。虽然它的名字里有“行星”二字,但其实与行星毫无关系,只是最初天文学家发现这种星云的轮廓大多呈圆形,直观上看与行星类似。著名的猫眼星云和环状星云就是行星状星云的典型代表。

太阳系外漫游②: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 观天者说  

图4:猫眼星云(NGC6543)与环状星云(M57)。图片来源分别为:J.P.Harrington and K.J. Borkowski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nd NASA;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AURA/STScI/NASA)

  3. 超新星遗迹

  如果说上述的行星状星云来自恒星“缓慢”的死亡过程,那么超新星遗迹则是恒星“剧烈”毁灭后的产物。它是超新星爆发时抛出的物质在向外高速膨胀的过程中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云状或壳状的延展天体,也属于发射星云。我们最熟悉的超新星遗迹是蟹状星云,它对应的超新星正是由我国宋代所记载的1054年突然变亮的“天关客星”。

太阳系外漫游②:揭开星云的美丽面纱 | 观天者说

图5:蟹状星云(NGC 1952)。图片来源:NASA, ESA, J. Hester and A. Loll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HubbleSite

  当我们欣赏这一幅幅美丽的星云图像时,你可曾想到,它们所展现的美正是来自恒星演化中生生不息的循环,那些由上一代恒星深处的热核反应所形成的各种元素,在恒星死亡之时被抛向深空,这些物质形成了绚丽的产物——星云。而星云又将作为原材料,在时间的长河中去形成下一代恒星。我们每个人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恒星的死亡与再生的轮回过程。

  如果恒星的一生是一首交响乐,那么星云既是它壮美的终章,又是它华丽的序曲。我们对星云的研究,贯穿着恒星的诞生与死亡,它将为人类打开一扇窗,通往理解天体演化和物质循环的终极规律。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期我们将走出银河系,去看看其他星系和星系团。下期见,来自星云的你。

  主讲人简介:赵斐,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系外行星搜寻与宜居性研究。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