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来源:光明网2019-09-13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转眼又双叒叕到了中秋节小长假。作为在帝都生活的人们来说,中秋节是一年里面气候最舒适的时候之一,也是家人团聚、结伴出行的好机会。在我们的印象中,中秋应该是这个样子滴↓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1. 满月与长城 图源美国国家地理

  然而现实经验却告诉我们,中秋往往是这个样子滴↓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2. 小长假的长城 图片来自网络

  现实的残酷有时候让我们不禁发出灵魂之问:“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中秋源于祭月

  实际上,中秋最早只是用来表示一种节令。宋代吴子牧在《梦梁录》中写道:“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我国古代通常将每个季节分成三段,秋季分别称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适逢三秋之中,因此称为中秋。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3. 《尚书正义》卷一,唐·孔颖达撰。日本弘化四年熊本藩时习馆影刻足利学校藏南宋两浙东路八行本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农业生产的国家,而农业生产又强烈依赖天时。因此,“顺应天时”就成为了古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思想,也是国家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开始,帝王就一直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传统。早在《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的记载,这应该是最早提到的中秋。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4. 如今很多地方仍然有中秋祭月拜月的传统,《北京晚报》2014.9.8

  在北京,如今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坛,分别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东、西墙——也就是现在的地铁二号线之外。北京月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日东月西之仪,选址在阜成门外。每年秋分时节,皇帝都会前往月坛祭月,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清朝。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5. 北京月坛公园

  中秋什么时候变成了节?

  在唐代以前,中秋并不是节,只是君王进行祭月的国家礼制活动而已。然而唐以后,中秋赏月、玩月的风气开始逐渐盛行。八月十五正值月朗星稀,气候宜人,唐明皇尤其喜欢在此日祭月光。唐代的官员、文人非常喜欢在这一天与家人朋友聚会,赏月、聊天、赋诗、饮酒。白居易曾高唱“月好共传唯此夜”,司空图也有“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等名句传世。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让我们见识了长安上元夜的热闹,也不难想象中秋夜的繁华。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6.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唐朝人将中秋赏月与嫦娥奔月、月桂树等传说挂钩,为中秋平添了几分浪漫气息,而吃月饼的习俗则是宋元时期以后才逐步出现的。苏东坡曾写道:“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中秋时节,老百姓们以月饼相互赠送,以取团圆之意。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7. 宋徽宗听琴图,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虽然很热闹,然而它在古代并非官节,而只是民间节日。唐朝殷实的国力,让中秋假期开始变得实实在在。《唐六典》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可见,在唐朝中秋节也算得上是仅次于春节、冬至与清明的小长假之一了。南宋初年,因国家战乱,官员的休假被大量取消。而宋绍兴年间以后,政局稍一稳定,宋孝宗就下诏恢复了中秋假期。在中原以外地区,中秋也影响甚广。契丹人有狗肉节,皇帝在农历八月八日杀白狗,在寑帐七步之处掩埋狗头,七天后的八月十五,皇帝则移帐此处。在辽、金这些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中秋也都是重要节日。

  天文学家过中秋的正确姿势

  从伽利略在1609年用望远镜对准月球开始,月亮对人类就已经不再神秘。50年前,阿波罗11号第一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中国的嫦娥计划也陆续完成了一系列对月球的探索。不过中秋之时,地球上的我们仍然愿意与家人朋友一起,在月光下聊天对饮,赏月抒情。如果你手头恰好还有那么一台小望远镜,也可以通过它看看月球——虽然你也许不一定真的能看见,但是“嫦娥”(号飞船)和“玉兔”(号月球车)就在那里——与千百年来我们祖先所想象的一样。

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图9. “玉兔号”探测器

  作者:黎耕,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