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来源:光明网2018-06-21 10: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夜幕降临,繁星闪烁。星空之美,令人神往。如今大城市的人忙忙碌碌,是时候从埋头工作模式向抬头看天模式转换了。可城里的人一抬头看见的并不是满天繁星,而是霓虹灯光。传说中的银河呢?书上说的斗转星移呢?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那么,这篇观星指南你需要了解一下

    到哪儿去看?

    生活在一线大城市的你,爬楼观星吗?现代城市都经过了亮化(光害),所以观星第一步,你需要知道去哪儿可以躲开光害。这个网址来看一下:https://www.lightpollutionmap.info/

    这幅另类的灯光分布图,图钉处是青海的冷湖地区,真的很暗!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看看星空,那不必走这么远。但你确实需要避开图上那些红色、黄色甚至绿色的区域。除此之外,你还要找到一个夜间经常晴朗少云地方。观星空,越理(暗)想(晴)的地方看到的星空就越美!比如内蒙古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图1 以我国陆地国土为中心的夜间照度的分布,照度由高到低用颜色表示分别为:红色、黄色、绿色、浅蓝、深蓝和黑色。图钉标注处是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地区。(图片来自网络资源,链接见正文。)

    看什么?

    找到一个可以看星空的地方,赶上一个晴朗少云的天气,那么恭喜你,只需要抬头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银河!我们的太阳系处在银河的盘上,银河几乎总是在天上。最美的银河在夏天,夏天入夜后,如果没有月亮,银河悬挂天际,美轮美奂,令人沉醉!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图2 夏季银河东升的照片,摄于青海省冷湖地区赛什腾山区(图1中的图钉位置)。(摄影/邓李才,Nubia Z17S拍摄)

    如果你环顾四周,还可以看到夏季银河东升的全景,如下图: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图3 银河东升全景图,由6张照片横向拼接,摄于青海省冷湖地区赛什腾山区(图1中的图钉位置)。(摄影/邓李才,Nubia Z17S拍摄)

    当然,如果你的好奇心并不满足肉眼看到的银河,还想知道这深邃夜空里的秘密,那就架上一台望远镜来一探究竟!、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图4 小型天文望远镜和北极星轨,拍摄于赛什腾山选址点。望远镜是测量本地视宁度设备。用手机自动的星轨模式拍摄。用单反相机可以做间隔连拍,然后用计算机软件合成。(摄影/邓李才,Nubia Z11拍摄)

    望远镜有更强的聚光能力,可以观测到深空中非常多曼妙美丽的天体。一般而言,这需要有强烈的兴趣和相当的背景知识。但这种尝试不太适合普通大众,如果有意向,不妨先从天文科普杂志阅读起步。

    怎么“看“?

    找到了可以看星空的地方,而且赶上了晴朗的夜晚,怎么观星似乎不是问题了。但如果你想记录下看到的美景,还是要准备一下的。

    比较豪的方式是一台单反相机加一个合适的镜头(推荐广角)。也有比较方便经济的方式,比如我个人就是使用一台手机。但无论怎样选择,三脚架是基本工具,因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曝光。目前国产手机有很多品牌都具有拍摄星空的基本功能,但不同品牌的手机效果不同。

    地球的自转不仅带来了24小时昼夜的交替,也使得夜空因斗转星移而变成动态的了。比如图4中的星星在长曝光的图像上画出了美丽的圆弧,这就是所谓的星轨。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图5 用鱼眼镜头拍摄的全天全夜星轨。在赛什腾选址点设有一台用单反相机加鱼眼镜头自制的全天相机。每5分钟拍摄一张,约90张照片覆盖今年4月15日全夜。(摄影/邓李才)

    如果你把整夜的星星运动都记录下来,看起来就是这样的(图5,赛什腾选址点全天相机图像制作),全天的星星都围绕北天极在画圈!因为是全夜的图像拼接,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不时划过天空的流星!

    好了,是不是很想去看看星空?那还等什么,走起!

    关于天文台址

    对观测天文学而言,无光害和射电宁静是基本的条件。然而,因为城市的亮化,我们国家现有的光学天文台站都受到了影响,只是严重程度有区别。而个人无线设备的大量使用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射电天文台址的科学能力。

初夏时节,陪你细数星辰

    图6 无光害的环境实例,天文昏影前(左图)后(右图)全天相机的图像。全天相机的边沿就是地平线,在任何方位均无人为的光源。来源于赛什腾山选址点全天相机数据。摄影/邓李才

    科学家们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已经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优良天文站址的普查和若干具体地点的详查。而建设一个天文台址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也需要科学家的长期坚守。但我们天文站址的保护却没有被大众理解,政府的关注也有所欠缺。

    我们希望大众理解观测天文学,常去看看星空就能非常理解暗夜的重要性。只有保持环境的自然状态,减少人工光源的影响,人类的星空才是纯洁的。

    作者介绍:

    邓李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一直从事恒星演化、星团和银河系方面的研究。目前担任国家天文台“恒星与恒星系统”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中国恒星观测网络-SONG项目首席科学家。

    撰文/图片:邓李才

    编辑:京一

    美编:彼得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直播|作物科学与农业现代化

  • “蛟龙号”完成科考最后一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今年9月12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30周年的日子。
2024-09-12 10:26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新底气,让农民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新希望。
2024-09-12 10:24
记者调查发现,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极速付款、小额自动扣费等网络支付设置,这些支付手段在为网购服务提供便利的同时,却让不少消费者头疼不已,甚至有时候一不小心误操作就掉进陷阱,“莫名其妙”就花了钱。
2024-09-12 10:23
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预防出生缺陷,守护生命起点健康”。
2024-09-12 10:21
截至9月9日16时,海南省12345热线受理涉及台风“摩羯”的相关诉求60536件,办结45964件。
2024-09-12 10:15
10日,首批6辆身着轻薄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衣”的重载铁路货车缓缓驶出生产线,展现出轻量化智能化的“科技范”,标志着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正式下线。
2024-09-11 04:25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出现,AI绘画加速发展。AI绘画是继CG绘画(计算机生成绘画,即在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进行绘画)、DSE绘画(数字特效绘画,
2024-09-11 04:25
NGC 4278具有致密的对称射电喷流结构和相对较弱的射电辐射,但其甚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效率却显著高于射电星系,与耀变体相当。
2024-09-11 09:57
记者1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当天,该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
2024-09-11 09:56
9日,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3》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4》。
2024-09-11 04: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2024-09-10 04:1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与MCN一起打造出海内容繁荣生态。
2024-09-10 10:20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