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编写的《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快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扎实推进“六大提升行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仓储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将“推进仓储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印发仓储管理规范化工作指南,粮食仓储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十四五”以来,各地积极新建高标准粮仓,升级改造老旧粮仓,仓房气密、隔热等关键性能明显提升,绿色储粮条件进一步改善。截至2024年末,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6000万吨。
粮油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统筹利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和省级财政预算等资金,推动项目落地。截至2024年末,各省(区、市)加大区域品牌培育建设和宣传营销力度,精心打造出“山西小米”“吉林大米”“水韵苏米”等34个省级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带动897家优质企业品牌同步发展,切实增加市场优质粮油供给,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推动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着力构建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节粮减损、绿色优质等重点领域粮食标准制修订工作,粮食标准质量管理更加有力。安徽制定发布《安徽好粮油质量追溯信息规范》(T/AAGS008-2024)团体标准及配套的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等3项产品的质量追溯信息规范团体标准,为安徽“好粮油”产品追溯提供技术指引。山东鱼台县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域、全链、全质量要素的智慧粮食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物一码、一箱一码、一托盘一码的三级质量追溯管理体系。
粮机装备竞争力逐步增强。粮机装备企业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开展新型粮食机械装备创新,开发平房仓高效环保进出仓新装备、大宗食用油脂加工新设备。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支持研发小麦加工在线检测技术,研制轧距自动调节智能化磨粉机,以及自动监测预警高方筛等新型粮机装备。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加快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体系建设,推动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组织长三角区域粮食应急保障模拟推演,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加快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企业体系建设,开展第一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评估工作。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6.8万家,其中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900多家,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170多万吨,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有效促进粮食科学减损和健康消费。坚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印发《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方案》、《原粮运输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等,强化节粮减损政策保障。发布《粮食储藏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粮食储藏玉米安全储藏技术规范》和《全谷物分类与标示要求》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更好发挥标准引领节粮减损作用。启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助推全谷物产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发米糠、麦麸、玉米皮等副产物发酵技术,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围绕节粮减损健康消费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广普及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做法。
据悉,下一步,我国将以粮食流通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粮食价值增值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粮食产业发展和财政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