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1世纪的人类正在从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进入以科技创新和信息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社会。农业作为传统产业,通过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高农业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催生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在“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蓝色生产力”中,农业和渔业均是主力军。
树立大食物观、建设“蓝色粮仓”等战略提出后,渔业科技加速突破,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推广,养殖装备创新涌现,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推进,为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2019年,“渔业智慧化”被写入《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为渔业产业打开新的发展格局。
图片由大连海洋大学刘鹰教授提供
“智慧渔业”以数字化方式处理一切渔业资源、水域生态、捕捞和养殖等渔业要素、渔业生产过程和渔业管理信息,既可带动本行业发展,又能促进社会进步。“智慧渔业”的建设将为渔业科技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同时,渔业科技的发展也将不断丰富“智慧渔业”的内容,提升其服务能力。
在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渔业智慧化”部分,“构建系统”成为关键词。这些系统的构建基于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渔业科研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渔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改进渔业和海洋可持续管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步,如开发将广泛物理现象转化为可测量数字信息的传感器,扩大用于监测海洋的卫星星座群规模,建设无需人工控制便可探索海洋环境的全自动数据采集平台,以及改进捕捞技术,提高效率并降低环境危害等。
蓝色生产力图片由莆田海洋渔业局提供
再认真想想,构建这些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应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重点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大力推进北斗导航技术、天通通信卫星在海洋捕捞中的应用;推进远洋渔船视频监控的应用。这表明,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引领并推动了全新系统的建立,而这些系统旨在应用于渔业管理和生产之中。那么,谁来应用?答案是管理人员和生产企业。
智慧水产养殖业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依托智能检测与感知控制的先进传感设施设备为载体,通过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手段,旨在打造一个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综合生态水产养殖体系。体系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这些先进技术的人才。
从国外的经验看,信息化对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有较高要求,缺乏中等或高等教育背景的人群往往面临就业难题,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渔业从业人员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尤其是传统渔业生产者与新型渔民在接受新理念、知识、技术方面存在显著差距。这个问题在推进我国“智慧渔业”建设时将会突显出来。推进“智慧渔业”建设时,这一问题将凸显,可能导致传统渔民、从业者、企业间出现“数字鸿沟”。为防止这一现象,有必要进行渔业领域的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人力资本,并针对不同渔业人群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政策和支持措施。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将“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作为重点保障措施。规划强调协同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培养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这些措施为智慧渔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渔业基础数据的积累、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化技术的研发,为“智慧渔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然而,拥有并掌握应用先进技术的人才,才是实现新质生产力保障措施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雅丹 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策划:武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