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月的高原上,疾风夹杂着雪花,旦正才让起了个大早,把糌粑、水、应急包等物品装入背包,向同德河北林场深处走去,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这些装备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关键时候必须拿出来就能用、会用,可不能掉链子。”旦正才让说,每天巡山至少10个小时,防火期遇到大风天,则是24小时值守。
42岁的旦正才让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一名护林员,2016年加入了护林员队伍。作为一名森林守护者,他肩负着超过5000亩的管护任务,无论风霜雪雨,每天超越33公里的巡护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日常巡护时,除了要检查林木病虫害、记录林木健康,巡查是否有非法进入林区盗猎等情况外,还要特别注意林下杂物如玻璃碎片,会因光线聚焦引起火情,尤其是冬春季,天干物燥更是不能大意。”旦正才让说,“这一天下来,头上冒着汗,手脚却冷得哆嗦。”
8年的护林生涯早已让他习惯了高海拔巡查和路途的艰辛。累了,就靠在树下打个盹;饿了,掏出糌粑就着凉水吃几口。古铜色的皮肤,是他护林8年的见证。
如今,在同德大地上有越来越多的“旦正才让”,他们以炙热之心守护着同德的绿水青山,用不知疲倦的脚步丈量着同德的山高水长。
同德县近1/3的区域面积被列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流经同德约207公里,其地处黄河上游关键水源涵养区,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源头责任重大。
生态要地同德县如何厚重书写“绿色答卷”?近年来,同德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做好黄河、湿地、山水、草原、林地“五篇文章”,建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示范基地,构建高寒草甸生态退化综合治理新模式。
生态环境一头连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只有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才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走进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黄河从村子中穿流而过,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红瓦白墙的牧家新屋,一幅牧区宜居图景跃然眼前。
班多村位于九曲黄河第二湾河岸,自然风光秀丽至极,加之宗日文化发祥地美誉的加持,这些年来,班多村乡村旅游可谓是风生水起,吸引着许多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但以前的班多村却不是这般光景。村民才保回忆:“以前,牛栏杂乱无章地搭建,房子是土坯房,牧户家里都是旱厕,天气热的时候散发难闻的味道。”
2017年,班多村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村里又修建了污水处理厂,还为每家每户修建了水厕;同年,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之后,班多村的发展思路愈发清晰。如今的班多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村里不仅美起来,更富起来了。蝶变的班多村正是“两山”理念的受益者和实践者。
2023年10月28日,这一天对于同德而言意义非凡。当天,在生态环境部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同德县被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项“国字号”殊荣让同德更加笃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采访结束,告别之时,抬眼望去,远处的雪山连绵,草原就像一块地毯,铺向远方,流水、湖泊、草甸、丹霞……这一切无不折射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