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写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写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0-16 06:05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广袤田野铺展,秋粮收购也正有序推进。在端稳端牢“中国饭碗”的同时,随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装上更多优质粮的“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粮食仓储管理总体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粮食住进了“智能空调房”!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内环流控温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粮仓内清凉干爽、遍地金黄,数千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26℃左右的空调房里畅快呼吸。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国有粮仓随处可见。

  种好粮,还要储好粮。仓储管理作为粮食流通和储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基石。曾经,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粮食储存环节存在损失损耗。“近年来,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粮食收储企业不断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当前我国粮食仓储管理总体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方进表示。

  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促进粮食减损降耗,不断提升保质保鲜储存水平。2021年优质粮食工程“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末,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约1.8亿吨,实现气调储粮仓容超4600万吨,仓储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为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也“遍地开花”。记者了解到,随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国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全国产粮大县产后服务全覆盖。

  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节粮减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数量大幅下降,损失损耗率明显降低。目前,我国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储藏周期粮食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安徽阜南,一个地处黄淮海平原的产粮大县。曾经,这里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种原粮、储原粮、卖原粮,导致农民收入、粮食亩产和质量都得不到有效提升。如今,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推广复制到全国323个县,带动小农户近190万户、农民合作社3400多家,有效实现助农增收。

  曾经的“高产穷县”,是如何走出丰产不增收怪圈的?

  “我们县以前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帮扶阜南县,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探索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阜南样板’。我们对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从原来100多个品种中优选出6个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亩均增收200多元,5万多农户的直接收益大幅度提升。同时,我们引入龙头企业,通过‘示范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阜南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各地通过优质粮食工程构建起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浙江湖州完善“加工企业+国有粮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为农户增收2亿元,为粮食加工企业降低成本1.3亿元;吉林水稻加工业产值由2013年的14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60亿元,鲜食玉米加工产值由2019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9亿元……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五年来,我们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有效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构建小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方进介绍,同时,优质粮油消费需求升级倒逼种植结构优化,各地着力提品质、创品牌,涌现出“吉林大米”“齐鲁粮油”“山西小米”“天府菜油”等区域公共品牌和2000多个地方好粮油产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百姓的“米袋子”装上了更多优质粮。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今年夏天,我国局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各地粮油供应依然充足,没有出现脱销断档。这背后,是我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是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重要内容。“国家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储运企业4896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678家,粮食应急配送中心3607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6760个,可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充足的粮油供应。应急配送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国九成以上地级市具备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县级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方进说。

  与此同时,粮食应急保障基础持续夯实。原粮储备充足,成品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均在15天以上。

  发展粮食产业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实施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培育粮食产业集群。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6日 12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