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粮食生产如何应对今夏“大烤”?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粮食生产如何应对今夏“大烤”?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7-27 09:20

  入夏以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华北、黄淮地区出现达到或超过极端高温阈值情况,部分地区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截至目前,中央气象台已发布高温预警超40次。

  持续高温影响日常生活,也“烤”验粮食生产。7月19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东北西部和西北地区重点防夏伏旱,黄淮海地区重点防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长江流域重点防高温热害和局部旱涝。今夏“大烤”将对粮食生产有多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应对高温天气、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

  老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7月26日,进入中伏的第六天,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公报,未来10天,新疆盆地地区、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一般有35-38℃,局地可达40℃以上;未来3天,江南中西部、华南等地部分地区有35-37℃高温,局地超过37℃。

  “今年进入夏季以来,我国已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5月28日至6月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同时,入汛以来降水偏少,空间差异明显。全国平均降雨量28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6%。

  在今夏高温发展过程中,华北、黄淮地区高温极端性较强。根据中央气象台数据,6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华北东部、内蒙古和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偏高2-4℃。其中,6月21日至24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达38-41℃,14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37个站突破6月同期极值。区域最高气温出现在22日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站、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站,均达到41.8℃,区域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级别为特强。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正在增加。”高辉说,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快速增暖,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较快,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多模式预测,预计后期暖海温异常仍将持续发展加强。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遭遇高温热浪,多地高温纪录被刷新。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初步数据显示,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且创纪录高温在7月仍持续发生,短期内未见缓解迹象。

  防范夏伏旱、高温热害

  持续高温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挑战。

  高温热害是其一。农业专家介绍,高温热害是指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而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的损害,主要包括高温逼熟和果树林木日灼伤及畜、禽热害等。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介绍,以水稻为例,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温度高于33℃,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8℃,且每天高温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会造成水稻高温热害,加快水稻幼穗分化进程,减少穗型,降低结实率。水稻在灌浆阶段遭遇晴热高温,容易早熟,出现空壳现象,影响产量。

  “持续高温伴随的干旱,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另一个突出因素。”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说,如果一些地区高温,伴随降雨减少,导致伏旱,会严重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生长;如果高温伴随一定的降雨量,或者地区有水源供应保证,则可能影响不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夏高温正在影响粮食生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的数据显示,在这个生长季节,堪萨斯州的农田里到处都是生长不良和被烤焦的作物,因为该州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干旱状态;美国农业部预计该州的冬小麦收成将比去年减少22%,创历史新低。欧盟委员会估计,西班牙小麦产量预计将比5年平均水平低38%。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和科学局预测,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可能下降34%,大麦产量将下降30%。

  “目前厄尔尼诺形成并向中等强度发展,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不可预见性更强。”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根据农业农村部和气象部门会商研判,下半年农业灾害将呈现极端天气、旱涝并重、复杂严峻等特点。

  潘文博表示,预计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以及西北大部温度高、降雨少,可能发生夏伏旱;前期,黄淮海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持续高温,尤其是河北北部旱情较重,虽然近期有所缓解,但7月底前还有一轮高温天气,旱情有可能反复;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位比去年同期低,局部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中稻抽穗扬花期发生高温热害风险比较高。“在生产上,这些区域要重点防范。”潘文博说。

  多措并举减轻灾害损失

  应对极端天气,各地各部门正采取措施积极行动,防灾减灾。

  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126万多亩玉米进入拔节期。“但连续出现的高温天气不利于玉米生长,必须及时补水。”滑县宣武村的农田内,农技专员李成帅正操控植保无人机给连片的玉米喷施叶面肥,“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或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连续多次喷雾,有助于降温增湿,为玉米叶片提供必需的水分养分。”

  连日来,该县密切关注高温、干旱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分区分片指导农户及时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做好秋粮抗高温干旱保结实工作。

  抗高温干旱,水是关键。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四十里街镇太公岭调水站十台机组7月21日开机调试,成功调水。该调水站的启用,可有效保障该镇4万余亩晚稻等农作物防旱抗旱用水。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往年鄱阳湖8月底才会逐渐露出河床和草洲,今年6月底就提早露出来了。针对可能出现的旱情,县里组织各方及早做好农灌渠道修缮清淤,改善引水条件、确保引水畅通。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安排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明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做好蓄水保水,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强化抗旱水源统一调度和灌区灌溉排水管理,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打井取水等措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各方合力之下,成效初步显现。多位农业专家分析,当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082万亩,与常年同期相比偏轻。持续高温对部分地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相对有限。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南方地区中稻大部处于拔节孕穗期,长势好于高温干旱的上年,与常年相当。东北地区玉米处于喇叭口至抽雄吐丝期,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水稻开始拔节孕穗,三大作物一二类苗比例97.8%,除西部传统旱区因旱作物长势略差外,大部长势与上年相当。黄淮海和西北地区春玉米开始抽雄吐丝,春大豆开始结荚,夏玉米和夏大豆处于苗期,大部地区长势基本正常。

  “全年来看,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居历史第二高位,是个丰收季。早稻收获已过七成,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稳中略增,长势与常年大体相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加强灾情监测调度,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强化精准指导服务,落实“一喷多促”、防病治虫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邱海峰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在维园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