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一烧了之”到“秸”尽其用,这里的秸秆成了“宝贝”!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乡村振兴 > 正文

从“一烧了之”到“秸”尽其用,这里的秸秆成了“宝贝”!

来源:光明网2023-06-06 10:43

  夏收时节,正值秸秆禁烧的关键期,也是范县王楼镇孙刘黄农村生物质收储中心最忙碌的时候。近日,笔者来到中心,只见一处临路的大院内,各种秸秆堆积如山,装载机、粉碎机不停运转,农用三轮车、运输车来往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按说现在是禁烧工作最关键的时期,可是你到地里、路上去看看,几乎找不到谁会烧秸秆了。”运送秸秆的孙纪生大爷说。方法变了,观念也变了。从堵到疏,从无人问津到争相利用的“宝贝”,秸秆还是那个秸秆,换了一种利用途径,效果大不同。不光破解了秸秆焚烧难题,还美化了村庄居住环境,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这就是范县王楼镇的创新蜕变之路。

  据了解,王楼镇现有耕地2.6万亩、林地6500亩,每年可产生秸秆、杂草等生物质7.5万吨。以往,除大部分秸秆粉碎还田、用作饲料外,其余零散秸秆和杂草、树叶等多散落在田间地头、路边沟渠,成了令人头痛的焚烧隐患。为此,每年夏季、秋冬季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禁烧防火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王楼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市场找路子,探索了“能种则种、能食则食、能收尽收”的组织机制、利用模式,把荒地变绿洲、变废物为宝贝,实现了一宅变“四园”,建立了收、储、用一体的综合利用体系,破解了禁烧难题,转变了群众思想,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

  在收上下足功夫,要“能收尽收”。王楼镇成立了2支专业收集队,目前已清运各类生物质120车次、100余吨。孙刘黄农村生物质收储中心为镇级收储中心,每年可收储秸秆、杂草1.5万吨。以2公里为半径,该中心周边(西李庄村、叶庄村、李康店村、宋海村)还建有容量1000吨的村级中转站4个,以便于就近收储转运落叶、杂草,并完成压缩、打捆等初加工。“我按一斤一毛钱面对群众进行收储,政府按一斤秸秆6分钱、一斤杂草4分钱给我发补贴。”该中心负责人孙铁山介绍到,“我们中心能够辐射周边2万亩农田,每年能为群众增加收入300万元。”

  在用上广开渠道,要“能食则食”。王楼镇坚持多渠道开发利用、多形式绿色循环。依托健民牧业打造镇级青贮中心,建设青贮池2个,配备铲车等设备6台,每年可产饲料1.2万吨,可满足1200头牛一年的秸秆消耗量。在普惠源农业园区和惠盈肉鸭养殖基地,建设2个标准化有机肥沤制池,每年沤制有机肥9000余吨,可使4000亩土地直接受益。对于林下、道路两侧、空闲地等易生长落叶、杂草的区域,开展牧草、油菜花、菊花等替代种植,比如:把镇域内10.1公里高速、国道两侧绿化带分包给了19个养殖户,不仅实现空闲地有人管,又开了“荒”、变了“钱”。

  发挥主人翁意识,把一宅变“四园”。走进王楼镇鲁庄村,但见房前屋后都是篱笆小墙,里面有的种着花、有的种着果树、有的种着蔬菜,还有的连着青石小路,掩映间宛若进入游园。这是王楼镇坚持“能种则种”,推进村庄整治,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生物质产生的一个缩影。针对长期废弃宅院、村头荒、边角地、坑塘等,王楼镇鼓励群众承包发展果园、蔬菜经济。目前,全镇1240处废旧庭院、467亩边角地全部承包到人,新增种植面积580亩、可利用坑塘550亩。其中280亩鱼塘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评选,并将其量化成生物质价值积分,目前已累计发放积分卡4万,可兑换价值1.2万元商品,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罗军 范文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