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创新绿色低碳关键技术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创新绿色低碳关键技术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光明网2023-03-06 10:36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加快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还存在关键技术创新有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监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创新绿色低碳关键技术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建议,要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发挥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的引领作用,挖掘农业的减排增汇潜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绿色低碳关键技术。面向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重大科技需求,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精准破解农业减排固碳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建议开展以水土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退化和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等为重点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聚焦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渔业减排增汇、农田固碳扩容、农机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替代领域,研发一批绿色生产和低碳加工技术、产品和装备,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巩固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集聚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和涉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类创新主体力量,凝练一批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品种的绿色低碳技术模式,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在全国创建一批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建立农业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第三方评估机制,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评议、成果价值评估、技术风险评价等。

  三是建立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指标、关键参数、核算方法,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信息化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布设稻田、农用地、养殖场等监测点位,构建科学布局、分级负责的监测评价体系,开展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固碳增汇等定位监测和调查,系统开展数据比对与分析评估,形成常态化监测。探索构建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动态监测评估,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光明网记者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