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回大地 春耕里的“数字产业”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春回大地 春耕里的“数字产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2-07 09:30

  春来中国,万象更新。眼下,全国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每一场收获,都离不开春日里的辛勤耕种。

  春耕里的“数字麦田”

  如今,科技正在成为夯实我国粮食产能基础的重要支撑。如果说科技在现代工业中的一大集中体现是芯片,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来看一个短片,去看看现在这个时节,育种基地里是怎么生产这些现代农业“芯片”的。

  1亩地,有多大?666.67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1.6个标准篮球场。1亩地,能育多少种?在海南南繁国家育种实验室、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1亩地可以繁育十几个到上百个新品种。

  立春过后,农户们开始忙碌着追肥浇水,而河南省农科院这1亩地的种子试验田里,新品种正在诞生。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新品种在哪儿?来看我身旁这个只有数字编码,还没有中文标识的试验品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品种。用一句形象比喻,它们现在还在学习中,等待毕业入列。这是因为它们的长辈和师兄,也就是我们现在大田里主推的品种,个个都是实力超群。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新品种的表现只有超过它们的前辈,超过它们的大师兄才能够顺利毕业,可以说小小的种子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大的贡献。

  在这1亩地里,众多实力超群的种子组成了一个明星家族:其中“百农207”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蝉联全国推广面积第一,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郑麦379”是目前黄淮南片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品种;“郑麦136”经受住了近年来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考验,有望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这块儿麦田可不简单,它不光繁育种子,而且收获科技成果。就这一块麦田,我们曾经出过两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于我们的品种在不断改良,因此目前生产上主栽的一些品种都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综合抗力能力强这么一种特点。

  就在这1亩地旁边,还有大大小小多个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的试验田,种业创新的版图正在扩大。围绕种子芯片这一重大课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以及河南省新乡市打造的中原农谷已经长成。小麦育种迈入生物育种、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阶段。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正在加速培育,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数字闹钟”带来的养鱼新体验

  万象“耕”新,不只体现在粮食作物上。这个春天,更多的传统农业产业融合了数字技术,有了全新面貌。安徽颍上县地处淮河之滨,渔业发达,随着淮河重点水域禁捕,靠水吃水的老路走不通了。然而这里的渔民们却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是安徽省颍上县郭彭村的新春第一网鱼,400多条鲈鱼被一位客户包圆了,每斤比市场价还高出3.5元。

  客户程庆辉:今天上班,我们来跟他定一下,今年后期长期合作。我们就要用鲜嫩的鱼,贵一点我们也要用。

  大棚种蔬菜常见,但是“大棚养鱼”却是个新鲜事儿。这就是颍上县黄桥镇从去年8月底才建成投产的智慧渔场。和传统的水面围网养鱼相比,这种养在陆地上、养在大棚里的鱼,用了不少高科技。

  颍上县黄桥镇郭彭村智慧渔场负责人郭行义:每个箱子里都配一个传感器,如果是绿灯证明氧气含量是正常的,如果是红灯亮了,证明氧气就有问题,我在手机上面都可以实时看见。

  养鱼箱上的传感器,老郭把它叫做“数字闹钟”。没有装上这些设备之前,网箱养鱼是个苦差事,晚上要经常起来查看是否缺氧。而现在,含氧量监测有数字闹钟接手,并自动决策处置,鱼的质量和产量大幅提高。

  颍上县黄桥镇郭彭村智慧渔场技术员董德水:我们通过这个数据平台,能够随时掌握我们整个项目鱼的生产状况,鱼的水质的情况都可以随时进行掌握。

  这个渔场占地6.5亩,有80个养殖箱体,一个养殖箱就相当于2.5亩精养鱼塘水面的养殖量。如今每天都有3000斤鲜鱼从这里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颍上县黄桥镇党委书记刘国东:一开始我们不是80个箱子,实际一开始就四个箱子,四个箱子先养,养过以后让他们来看,有效益,立即加大养殖量,变化就大了,现在很多村都要往这里面投。

  现在,渔场旺季每天都需要50多名工人,全部来自当地村民。

  颍上县黄桥镇郭彭村智慧渔场负责人郭行义:禁捕以来,好多渔民就没有事情做了,我们智慧渔场就需要他们这些会捕鱼,会捞鱼的工人,转化为我们的产业工人,既解决了我们工厂的用工问题,又解决了他们就近就业问题。

  “数字工友”为乡村产业振兴

  打开全新空间

  数字技术让庄稼有了新的种法、鱼儿有了新的养法,更深度参与到整个产业链的塑造当中。通过数字耳标等方式,还解决了以往畜牧养殖企业在办理信贷抵押时,占资产大头的生物活体“确权难抵押难”的问题,畅通了资金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养牛不见牛,全靠“数字工友”。新的一年,山东省莱西市这家奶牛养殖企业,用上了刚升级改造的智慧养殖管理系统,偌大的养殖场看不到一个工人,依托数字技术,从喂食、测量体温、通风、喷淋直到产奶都实现了无人化。然而在企业负责人王义坚心里,这样的数字化改造还不够完美,他们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难题。

  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坚:可能奶牛的价值要占我们企业总资产的70%-80%左右。像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主要还是做这种不动产的抵押,奶牛生物资产,银行会考虑到可能资产不大好监管,所以很少有银行愿意做这种动产的抵押。

  如何破解活体抵押难题,当地政府看准了数字转型浪潮,推动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他们给每一个奶牛都安装了数字耳标,耳标上的芯片可对奶牛的体温、活跃度、运动量等生命特征进行多维监控,形成数字化标识传送到银行终端。

  兴业银行莱西支行业务部经理许艳霞:我们就能够知道咱们的牛是在我们的牛场正常在这产奶,从而达到我们对你们的生产经营的一个把控程度,我们就可以通过银行授信。

  至此,一座数字牧场完成了搭建,“数字工友”让养殖更精细规范,也破解了贷款难题,让养殖企业的长久发展有动力、有底气。如今,仅在山东就已建设了93家智慧畜牧业示范应用基地、42家智慧牧场。

  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坚:家乡新遇,遇到的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奶牛养殖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标准化,这些变化带来的是整个畜牧养殖业质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开启水上春耕

  蟹农投放蟹苗忙

  这两天,地处鄱阳湖畔的江西鄱阳县的蟹农们,早早地开启水上春耕,乡野阡陌间一派蟹苗投放的繁忙景象。

  在鄱阳县水产养殖的千亩蟹塘里,工人们正抢抓节气,对蟹苗进行公母分类后,再分塘投放。

  鄱阳县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张春凤:公的和母的成熟相差有半个月至二十天,第一把母的老一点的先上市场,公的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等二十天,半个月以后再上市场。

  据了解,从正月初九开始,蟹农们就开始忙着水上春耕了。目前,蟹苗投放已接近尾声。鄱阳县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产值超过1亿元。

  (总台央视记者 李卉 张博 河南台 安徽台 山东台)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