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汇聚青春才智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汇聚青春才智

来源:光明网2022-09-15 16:24

  作者:贺高祥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今年6月开始,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中央多个部门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3600余所大中专院校600万余名学生组成30万余支队伍,围绕理论宣讲、党史学习、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5个方面,就近就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在全国正式开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三下乡”的大中专学生已经超过1亿人次,服务企业300余万家,帮助贫困人口1000余人次。走进工厂车间、街道社区,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热火朝天地干起了小教员、小专家、小主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些平日里在象牙塔里畅想未来的莘莘学子,没有了往日的稚嫩、娇气和高傲,多了几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和“出水才见两腿泥”的朴实,在火热的实践里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击穿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壁垒,将知识传授的小课堂与社会行知的大课堂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育人与育才、专业与人文的无缝连接,打通了“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活动中,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自然、感知社会、感悟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他们通过“技能+特长+志愿服务”的模式,建起一个个党史学习室、政策小讲堂、法律服务站、农家科技小院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不仅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在社会大课堂中用心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探析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里,发挥所学所长,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山乡换新貌、展新颜。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离不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放眼当代中国,无论是疫情防控一线还是卫国戍边前线,无论是体育竞技赛场还是科技创新前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随处可见。“三下乡”将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探索思政教学引导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滋养思政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有利于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和水平。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各学校应当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推进实践育人从“活动”走向“课程”,从“碎片化”迈向“规范化”,从“运动式”转向“常态化”,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砥砺爱国情怀、担当青春使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新时代大学生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青春才智推动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途径。一方面,从百姓日常的枝叶小事做起,让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室”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寨边坝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继续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青春动能,各学校要在“严实新细”上下功夫,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二是贴近学生、贴近基层,切实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让过程锻炼学生,让成果惠及百姓。三是善于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能,在活动方式及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强青年学生、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要善于结合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产业策略等,进行“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开展“云实践”,把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四是在不断总结中提炼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效,力争推出一大批“一地一品” “一校一品”“一院一品”等亮点特色项目,让“实践育人”工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财经学院特聘教授)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