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汇聚青春才智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汇聚青春才智

来源:光明网2022-09-15 16:24

  作者:贺高祥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今年6月开始,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中央多个部门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3600余所大中专院校600万余名学生组成30万余支队伍,围绕理论宣讲、党史学习、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5个方面,就近就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在全国正式开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三下乡”的大中专学生已经超过1亿人次,服务企业300余万家,帮助贫困人口1000余人次。走进工厂车间、街道社区,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热火朝天地干起了小教员、小专家、小主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些平日里在象牙塔里畅想未来的莘莘学子,没有了往日的稚嫩、娇气和高傲,多了几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和“出水才见两腿泥”的朴实,在火热的实践里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击穿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壁垒,将知识传授的小课堂与社会行知的大课堂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育人与育才、专业与人文的无缝连接,打通了“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活动中,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自然、感知社会、感悟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他们通过“技能+特长+志愿服务”的模式,建起一个个党史学习室、政策小讲堂、法律服务站、农家科技小院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不仅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在社会大课堂中用心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探析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里,发挥所学所长,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山乡换新貌、展新颜。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离不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放眼当代中国,无论是疫情防控一线还是卫国戍边前线,无论是体育竞技赛场还是科技创新前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随处可见。“三下乡”将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探索思政教学引导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滋养思政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有利于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和水平。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各学校应当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推进实践育人从“活动”走向“课程”,从“碎片化”迈向“规范化”,从“运动式”转向“常态化”,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砥砺爱国情怀、担当青春使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新时代大学生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青春才智推动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途径。一方面,从百姓日常的枝叶小事做起,让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室”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寨边坝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继续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青春动能,各学校要在“严实新细”上下功夫,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二是贴近学生、贴近基层,切实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让过程锻炼学生,让成果惠及百姓。三是善于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能,在活动方式及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强青年学生、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要善于结合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产业策略等,进行“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开展“云实践”,把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四是在不断总结中提炼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效,力争推出一大批“一地一品” “一校一品”“一院一品”等亮点特色项目,让“实践育人”工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财经学院特聘教授)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