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化肥价格“仰卧起坐” 春耕如何“平板支撑”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乡村振兴 > 正文

化肥价格“仰卧起坐” 春耕如何“平板支撑”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2022-02-17 18: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春已至,地气通,土苏醒。由南及北、由东向西,甘肃省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时期。

  据记者调查,自2020年8月份以来,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化肥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而且涨幅忽高忽低,宛如“仰卧起坐”般。

  化肥价格的上涨波动,受到了各方关注。近日,记者专程奔赴榆中县田间地头调查,欣喜地看到在惠农政策的及时加持下,当地春耕有了“平板支撑”之力。

  化肥上涨

  虽然从2020年4月化肥价格一直上涨,但从2021年8月开始的价格“仰卧起坐”,依然打了娄江一个措手不及。

  按每吨计,尿素从2021年8月的1700元涨到目前的2700元,磷酸二铵从3500元涨到4000元,化肥普涨20%以上。

  娄江所在的榆中县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是全县最大的农资供应商。公司的农资供应服务着50多万亩耕地,占到全县耕地的一半以上。

  身为公司“一把手”,娄江深感责任重大。

  相较于农民的备耕,娄江的“备耕”早在去年10月就开始了。但从行情来看,依然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2021年8月,一吨尿素只有1700元。当年10月,娄江储备了200吨时,已经涨到了2300元。“下手晚了”的娄江,一边紧盯价格曲线,一边度量进货数量。11月,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储备了600吨;今年1月,价格降至2500元又储备了400吨;2月,价格再次飙升至2700元。

  平抑风险

  化肥价格“仰卧起坐”般的价格波动,让农资供应企业的储销之举经营风险增大。娄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公司经营的100多种产品,按不同的储备时期、购进价格进行“加权平均”,预计今年春天“只能打个平手”。

  有着多年农资购销经验的娄江,更为担忧种植户“抱头缩项顾虑多”。

  娄江告诉记者,面对化肥价格上涨,农户的“应对之策”,一般会是少用、次用,甚至不用。本用一袋的现用半袋,应用好肥的改用次肥……少用,肥力不够,产量减少;次用,不但减产,还会影响地效,对环境造成污染。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娄江说,无论是少用还是次用,说小了,定会影响庄稼收成农民收入,往大了说则关乎粮食安全问题。

  政策护“苗”

  面对化肥价格高位运行这盘“棋局”,春耕,该怎样“执子对弈”?

  为了确保化肥市场供应,平抑价格,娄江告诉记者,我省供销系统对化肥主要品种实行了最高限价政策,譬如尿素每吨售价不得超过2850元。“而且要敞开供应,不能惜售。”

  一个叫做“春欠秋收”的惠农措施正在榆中县农副产品购销公司实施。为缓解种植户春耕资金困难,娄江所在的公司决定,农户在购买农资产品时可先赊账,待秋天丰收后,由公司按市场价收购该农户作物,扣除欠款后,结算剩余款项。

  其实,为确保春耕顺利进行,早在2021年12月3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计划的通知》就已出台。

  这份文件称,中央财政提前下达我省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计划26.1254亿元。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占比40%,近三年粮食平均产量占比50%,粮食商品量占比10%。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股主任刘明亮告诉记者,根据文件精神,榆中县早计划、早安排,确保补贴资金于6月20日春播全面结束前及时足额兑付到户,特别向粮食生产重点乡镇倾斜。还拟在县级衔接资金中安排50~100万元用于春小麦扩种补贴,激发群众种粮积极性。

  “为保证春耕春播期间农资供应,平衡化肥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县里计划安排3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专门支持供销系统化肥储备。”刘明亮说。

  惠农政策的赋能,让春耕有了“平板支撑”之力。(作者:何成军 马雪娟 杨万明)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