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对于应对各类自然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之重器”。农业农村部专门为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及资源普查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情况进行介绍。
据了解,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21年9月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库有三个特点:一是容量大。总容量达到150万份,保存能力从目前来讲位居世界第一,可以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备。基本实现了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还可以保存试管苗和DNA,覆盖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三是技术先进。保存技术达到或者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保存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以达到50年,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来讲,我国种子的保存寿命在全球是最长的。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涵盖了1个长期库、1个复份库、10个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长期库就是刚刚建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新库,主要负责长期战略保存的任务,是整个保存体系的核心。复份库建在青海,承担着备份保存任务。中期库分布在北京、黑龙江、河南等8个省市,负责对外分发共享,以及向长期库、复份库输送资源。还有布局在全国38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种质圃,主要是解决果树等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曾在报道中表示,我国有18亿亩耕地,为了养活14亿人口,使用化肥、农药才能满足产量需求,农药、化肥使用量占全球总量30%;与此同时,18亿亩耕地中,每年有3亿亩受病虫害危害,7亿多亩农田常年受旱灾威胁,5亿亩盐碱地有待开发。为此,培育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耐力、抗病能力品种尤为重要。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需求增加,对优质粮和饲料粮的需求也将呈刚性增长。
想要开展种质资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首先要解决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而开展优异种质资源资源普查及建设种质资源库就是为此打好基础。
目前世界种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0时代是农家育种,2.0时代是杂交育种,3.0时代是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育种等,4.0时代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万建民院士认为,发达国家已进入种业4.0时代,而我国还在2.0至3.0时代之间。
改变现状、打赢种质资源翻身仗,就要加快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推进优质绿色品种,进行农业的提质增效。必须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使农业生物技术引领新一轮农业科技变革。当下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已经开了好头,应当加快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挖掘优质基因,培育有突破性的品种。(张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