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在《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中,包含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对拥有14亿人口,但耕地面积仅有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的中国而言,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必然趋势。
生物育种技术,是发展现代种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支撑。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利用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生物育种技术体现着当代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应用。
目前,中国生物育种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个时代差距。育种发展可被划分为4个时代,即农民选择时代、表型选择时代、分子育种时代、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时代。国际一流种业已走向设计育种4.0时代,而中国种业尚处在表型选择时代朝分子育种时代迈进过程中。在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进行的当下,中国需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步伐,实现种业跨越式发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是带动种业发展的新引擎,是提升种业竞争力的利器。其中,转基因技术作为全球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育种技术,成为必须抢占的科技制高点。
种质资源对食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新华社发)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以来,全球2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种植,42个国家或地区批准进口,种类已拓展到大豆、马铃薯、苹果、苜蓿等32种植物,累计种植400多亿亩。在已批准商业种植的主要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比例已接近饱和。全球范围内主要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比例,棉花79%,大豆74%,玉米31%,油菜27%。
有一些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 “欧美人不吃转基因食品”。实际上,通过安全评价依法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与传统食品同等安全。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介绍,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需经过食用的毒性、致敏性评估,以及对基因漂移、遗传稳定性、生存竞争能力、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生态影响的安全性评价,并不会增加额外风险。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产品,没有发生过一例经过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从科学角度、应用实践等多个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图片来自网络)
大规模农药使用,正成为全球人类与环境健康的一大威胁。研究显示,全球64%的农田面临农药污染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万建民介绍道,为养活14亿人口,我国被迫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致使18亿亩耕地健康受到威胁。农药除了危害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土壤健康、水源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培育出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化肥使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目前,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受到人口增长、资源约束、气候变化等因素限制,我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玉米等产品总量缺口还会扩大。
转基因技术是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我国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3个耐除草剂大豆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可降低除草成本30元/亩以上,较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亩均增效100元,同时可以实现合理轮作。
在玉米供给形势方面,我国玉米单产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以2020年为例,我国玉米单产为421公斤/亩,仅为美国的60%。转基因技术可提升我国玉米产量和生产水平。目前,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4个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抗虫效果达95%以上,比对照玉米产量可提高7%-17%,减少农药用量60%,。同时,耐除草剂特性显著,降低了除草剂风险。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当前形势下,面临人口增长、资源约束、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合理利用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生物育种技术,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