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普及|新疆棉:快乐植棉、科技植棉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科学普及|新疆棉:快乐植棉、科技植棉

来源:光明网2021-10-27 16: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之一,新疆地区占有全国70%以上的植棉面积,产出约90%的皮棉,在棉花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得益于先进的制种工艺和高效的栽培耕作管理手段,新疆的棉花生产从大面积精量播种,化学调控到最后收获已经基本实现全面机械化,大大降低了棉农的劳动强度,真正实现了棉花科技工作者努力追求的快乐植棉的目标。

  借助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可使播种机自动在棉田行进并进行单粒精量播种

  成体系的种植模式使得大型化控机械和无人机可进入棉田实现大面积化学调控

  到棉花成熟之际,一望无际的棉田是新疆植棉区的一道风景线

  大型采棉机集中采收之后就可进行收纳运输

  但新疆的棉花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产量缺口大,品质相对低等,许多棉花科研工作者为了解决棉花生产问题,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王茂军教授从事棉花基因组学研究,分析棉花纤维产生的进化机理

  涂礼莉教授关注纤维发育过程,尝试利用长纤维海岛棉基因改良陆地棉

  金双侠教授建立了棉花高效体遗传转化系统并开发了系列基因编辑工具,为深入研究棉花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加速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有力工具

  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改良团队的三位老师分别从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三个方面出发,为大家讲解了棉花生产上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棉花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种子丰富的营养元素和特殊的种质资源使得棉花有望成为集纤维、食品、观赏价值于一身的明星作物。越来越先进的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为棉花研究添砖加瓦,中国棉花未来可期!

  参考论文链接

  (1)Maojun Wang, Lili Tu, Min Lin, et al. Asymmetric subgenome selection and cis-regulatory divergence during cotton domestication, Nature Genetics. 49 (2017) 579–58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g.3807)

  (2)Maojun Wang, Lili Tu, Daojun Yuan, et al. Reference genome sequences of two cultivated allotetraploid cottons, Gossypium hirsutum and Gossypium barbadense, Nature Genetics. 51 (2019) 224–22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282-x)

  (3)Maojun Wang, Pengcheng Wang, Lili Tu, et al. Multi-omics maps of cotton fibre reveal epigenetic basis for staged single-cell differentia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4 (2016) 4067–4079, https://doi.org/10.1093/nar/gkw238. (https://academic.oup.com/nar/article/44/9/4067/2462395?searchresult=1)

  (4)Yang Li, Lili Tu, Filomena A Pettolino, et al. GbEXPATR, a species-specific expansin, enhances cotton fibre elongation through cell wall restructuring.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14(2016)951-96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2450)

  (5)Fenglin Deng, Lili Tu, Jiafu Tan, et al.GbPDF1 Is Involved in Cotton Fiber Initiation via the Core cis-Element HDZIP2ATATHB2. Plant Physiology, 158 (2012) 890–904, https://doi.org/10.1104/pp.111.186742. (https://academic.oup.com/plphys/article/158/2/890/6109269)

  (6)Qiongqiong Wang,Muna Alariqi,Fuqiu Wang, et al.The application of a heat-inducible CRISPR/Cas12b (C2c1) genome editing system in tetraploid cotton (G. hirsutum) plant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18 (2020) 2436-244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417)

  (7)Lei Qin,Jianying Li,Qiongqiong Wang, et al. High-efficient and precise base editing of CG to TA in the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genome using a modified CRISPR/Cas9 system.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18 (2019) 45-5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168)

  (8)Bo Li,Hangping Rui,Yajun Li, et al. Robust CRISPR/Cpf1 (Cas12a)-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17 (2019) 1862-186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147)

  (9)Pengcheng Wang, Jun Zhang, Lin Sun, Yizan Ma, Jiao Xu, Sijia Liang, Jinwu Deng, Jiafu Tan, Qinghua Zhang, Lili Tu, Henry Daniell, Shuangxia Jin, Xianlong Zhang. High efficient multi-sites genome editing in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using CRISPR/Cas9 system,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8, 16, 137-150(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pbi.1275)

  (10)Jianying Li, Maojun Wang, Yajun Li, Qinghua Zhang, Keith Lindsey, Henry Daniell, Shuangxia Jin*, Xianlong Zhang. Multi-omics analyses reveal epigenomics basis for cotton somatic embryogenesis through successive regeneration acclimation (SRA) proces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9, 17, 435–450(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2988)

  出品:科普中国 中国作物学会 华中农业大学 光明网

  编导:马益赞 徐琴

  拍摄:任文武 龚时峰 戴壮

  剪辑:龚时峰 戴壮

  后期制作:任文武 龚时峰 戴壮

  监制:张献龙 程维红

  特别鸣谢: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孔杰 郑巨云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斑斓初冬

  • 青少年选手超七成 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