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商助各地农货卖向全国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乡村振兴 > 正文

电商助各地农货卖向全国

来源:农民日报2021-09-29 15: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电商助各地农货卖向全国

  舟山80后小伙宋应星(@阿宋来了)把直播间搬到海上,通过抖音电商售卖家乡海鲜。 资料图

电商助各地农货卖向全国

  福建90后二胎妈妈小辰(@心农园)曾通过抖音电商卖光全村柚子。 资料图

电商助各地农货卖向全国

  陕西哈工大毕业程序员雷计(@果江南)返乡种水果,抖音带货月售200万斤猕猴桃。 资料图

电商助各地农货卖向全国

  “富域计划”。 资料图

电商助各地农货卖向全国

  @阿宋来了:“我把直播间搬到海上,只为把最新鲜的海鲜带给你。”

  天南海北的段子,各地奇特的景观,经常刷抖音的宋应星冒出一个令他兴奋不已的想法——回家,把家乡舟山的海产品推广出去。

  “我们舟山有那么好的海鲜,齐全的供应链条,我要把它推广出去。”宋应星回到舟山老家后即刻利用短视频大干一场。

  他想起从小到大,每次妈妈做饭都能将海鲜做得风味独特。于是,宋应星走访当地,学习各种海鲜烹饪技艺,开始以“@阿宋来了”为名制作发布自己的短视频作品。

  激发人食欲的海鲜,不断被更多人发现。网友们纷纷在他的视频底下留言,询问哪里可以买到优质可靠的海鲜货源。宋应星灵光一闪,何不把自己家的货源推给网友呢?

  这是他第一次有了直播带货的想法。

  尽管从小跟水产品打交道,但宋应星从未真正了解过海鲜从捕捞到运输的过程。那些渔民的辛苦劳作深深打动了他。

  他决定做一件其他海鲜领域主播没有做过的事——到海上去。

  出海直播渔民捕捞海鲜的全过程,可以让粉丝直观地感受到水产品的源头,“第一是好奇,很多人一辈子没见过怎么捕捞海鲜,透过我的镜头可以零距离接触到。第二,我这样的全流程直播,也能增加粉丝的信任度。”

  宋应星说,船上的渔民大多50岁开外,有着极丰富的捕捞经验。每个平静的夜晚,他们准备好大量鱼饵,伺机而动。宋应星则架着手机,把这些场面带到他的直播间里。

  捕鱼讲究天时地利。出海时间久了,宋应星已掌握捕捞带鱼的规律。月圆的夜晚,吸引来的带鱼数量较之平时少。而没有月亮的夜晚,打开船上的大灯,带鱼则会成群聚拢过来。

  渔民用的钓竿有3个鱼钩,运气好的话,一个杆子甩下去,就能同时打捞上三条。每到这时,都是宋应星在直播间宣布战果的时刻,粉丝们也跟着欢呼。

  这也是他直播间里下单最多最快的时间段。曾有一次,“@阿宋来了”直播间约有8000多个粉丝,2个小时内,下单量被刷到了限额。

  那段时间,他在海鲜直播领域排七八名,后来为了提升名次,他将镜头频繁地对准大海和刚刚捕捞到船上的活带鱼,甚至连打包装袋的过程都展示进了直播间。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第一。”这是宋应星一贯的信条。也正是这样的决心,他得以成为抖音电商平台海鲜领域排名靠前的优质主播。

  “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退货换货。”此外,宋应星坦言,他的海鲜是一手货源,没有经过其他人之手,不会有任何的差价,而直接打捞自东海的海鲜,则保证其新鲜营养。这也是他的海鲜物美价廉的原因。

  作为舟山海鲜直播带货“第一人”,宋应星渐渐红了起来,他日益为家乡农户和渔民起到了表率作用,鼓舞了更多人加入到这一行业。

  宋应星在家乡逐渐被人看到,甚至被当作舟山的达人代表。出于对他产品和人品的认可,不少粉丝走近他,跟他成为了朋友。

  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住宁波。宋应星说,每个月老人家都会亲自开车过来,买他的海鲜,他们会利用这个时间一起吃顿饭。

  也有其他远方的粉丝不定期找过来,但凡有空,宋应星总会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天。“现在大概有十来个粉丝,都成了我很好的朋友。”宋应星笑着说。

  作为舟山当地优质电商创作者,宋应星得到了抖音平台“富域计划”的推介,由此他得以通过优质的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将新鲜的舟山水产品卖向全国,为家乡的经济振兴出一份力。

  宋应星也在以自己的名气化解当地村民的燃眉之急。

  2021年6月20日,他与另一位主播搭档,在两小时的直播中卖出了1550斤杨梅,解决了果农因连日雨天致使杨梅滞销的问题。

  如今,宋应星在海鲜领域的直播带货已将舟山推到全国网民面前。随着订单量的走高,原先的人马已不足以应对繁多的工作,阿宋开始招募团队。而在招募海鲜打包人员上,他则尽量选择当地的村民,“这样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帮助低收入家庭增加收入。”

  @心农园:“用心做农产品,喜欢大家夸我们家乡柚子甜。”

  90后二胎妈妈小辰,六年前还在县里任幼儿园老师,六年后她依靠抖音电商带货,卖光了全村种植的蜜柚,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小辰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公婆身有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怀上二胎后,小辰很快辞职创业。

  创业之路从小辰老家——福建漳州平和县盛产的柚子开始。这里是“世界柚乡”,盛产平和蜜柚。在清朝时平和蜜柚是贡品,心红、果大、无核,是医学界公认的极具食疗效益的水果。平和县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蜜柚。

  产量有了,品质有了,小辰瞄准这一机会,开始在朋友圈里带货。一开始买的人不多,只是一箱两箱的零售。但小辰十分认真,一单一单小心处理,耐心细致地与每位买家沟通。22岁的她,有时也不确定创业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慢慢地,因为柚子好、人也实在,小辰的客户越来越多。

  2019年,小辰开通了抖音账号,开始拍视频,卖柚子。“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在小辰看来,抖音就是风口。在抖音上,她的账号叫“@心农园”,意为“用心做农产品、做果园。”

  小辰的生意在抖音上传播很快,曾经一个月就卖出6万单,甚至做到了柚子电商的第一名。

  依靠抖音强大的带货能力,小辰的柚子越卖越多,而小辰自己对诚信的坚守,更让她的电商之路越走越宽。她举了例子——去年接待了一个客户,第一笔交易就要了9000单百香果。这本是个大好事。没想到,刚接了单,就赶上下雨天。一下雨,百香果的价格就涨起来了,小辰1天1单要亏6元,3天雨,就要亏十几万元。有人劝小辰,可以拿中果充当大果,这样交货就不会亏钱了。但她一口拒绝:做生意,还是诚信最重要,干这样的事,就算这单不亏,以后也迟早要吃亏。后来,客户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这件事,认定小辰靠谱,一周后,就又向她追加了3万单。

  曾经有人建议她,把不同品质的蜜柚掺在平和蜜柚里一起卖,这样会挣得更多。但她一次次地反驳:只要有一个客户收到的品质有问题,大家就会觉得她卖的柚子不正宗。干嘛要为了这点眼前的小利,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呢?

  如今,小辰已经在县里开了一家公司,有100多位员工。全村的柚子,基本都被她卖光了。

  小辰的电商生意不只帮助家人改变了命运,还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原先辛苦奔波打零工,收入却不稳定的村里人,现在很多都进了小辰的公司,不但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工作,收入也多了。

  以前村里的女人们不敢上镜,抖音就只有小辰一个人拍。为了获得最好的光线,小辰常常在夏天顶着烈日,在果园里拍柚子,有一次热得中了暑,倒在了果园里。还有一次直播,抖音上的买家很热情,爆了单,可是没人帮她,她一个人播到凌晨3点,导致说不出话来,甚至要做声带手术。

  今年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抖音电商推出的富域计划,开展了“富域丰收季”活动。很多农业创业者都参加了这个活动,通过抖音电商,让家乡特产走向全国。小辰和她的“心农园”加入之后销量也很可观。

  在小辰公司上班的村民们,有了稳定的新生活,每一天都干劲十足。小辰看着身边的人因为她而变得越来越好,深感骄傲。

  事实上,像小辰这样的农民电商创业者,正在变得越来越多。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随着政策的指引和新技术手段的融入,电商在支持农民创业增收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果江南:“猕猴桃总是放不软?理科男告诉你水果的正确打开方式。”

  “双一流”大学的高材生放弃高薪工作回老家务农,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个问题,由雷计来回答你。

  雷计是陕西大荔人,1979年出生,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的是软件工程。毕业后,他在北京当了一名程序员,拿着十几万元年薪。但很快,他就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意思”。几年后,雷计辞职回了陕西老家,准备帮父母种水果、卖水果,做农业。

  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对于雷计来说,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刚辞职返乡时,父母非常不理解,觉得他在乱来。但他认为不管在哪里,只要用心,只要热爱,都可以做得很好。

  就这样,雷计开始了从一个IT男到“果农”的转变。那时候,家乡的水果主要以客商上门收购为销路,而“有文化、见过世面”的雷计更擅长与客商们打交道,自家水果总是很快就销售一空。后来,雷计拉着亲戚扩大种植范围、增加种植品类,学着在一些电商平台销售,但一直反响平平。直到2020年八九月份,他开始用账号“@果江南”在抖音上尝试带货。

  工科毕业,没有才艺,不善言辞,不会任何拍摄技巧。雷计坦言,一开始拍抖音只是“拍着玩玩”,没抱太大信心。他的抖音短视频都是“干货”,比如教网友催熟猕猴桃、挑选更好吃的苹果,告诉大家陕西水果的“正确打开方式”。也许是这份“理工男”的严谨和质朴吸引了网友,一年间,他在抖音收获粉丝140多万,现在每天都能成交几万单水果。

  在雷计看来,抖音能把优质的农产品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而且它的传播是爆炸式的,只要货足够好,就会有人关注。“我们只做优质的好果。”雷计表示,消费者在网上买水果就是要吃上比超市更新鲜、更便宜、更优质的水果,但如果一味做便宜货会陷入恶性循环,质量也难以保证。为了保证品质,雷计经常用按高于市场收购价来收果农的水果。一方面,能保证果子质量好、口感好;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农民种植更好的果子,卖更好的价格。

  面对消费者,雷计则将直播间价格设置在市场价以下,“好吃不贵”是他努力的方向。也是这样的态度和品质,今年9月,在抖音电商“富域丰收季”的扶持下,他的抖音小店销售出200多万斤猕猴桃,还带动了当地果农就业、增收。

  本版稿件由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缪翼采写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 运城盐湖呈现“调色盘”景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