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五寨县甜糯玉米基地生产车间一片繁忙。 吴琼 摄
中新网忻州9月29日电 题:山西五寨:特色产业开富民“良方” 引领乡村振兴
作者 吴琼
金色九月,秋意起,丰收忙。又是一年秋收时,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芦芽山下,清涟河旁,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勾勒出一幅幅收获景象,描绘乡村美好画卷。
五寨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9年4月退出国贫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也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当地立足实际,发展杂粮、中药材等“六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五寨县还积极引进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与企业合作建设了3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示范基地项目。 吴琼 摄
农业现代化促增收
正值玉米丰收时节,当地农户抢抓秋收的同时,甜糯玉米基地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们迎来了一年中的忙碌时刻。
五寨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74.5万亩,人均耕地8亩,县域中部由南向西北拥有80里“丁”字平川,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条件,该县被评为山西粮食生产先进县。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的品牌优势,该县大力发展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并形成了一套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模式,其中,康宇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加工项目是典型代表。
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山西康宇田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甜糯玉米有机产品种植基地1000亩、绿色产品种植基地10000亩,年加工甜糯玉米3000万穗。基地建设上,该公司采取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等“六统一”模式,并成立技术服务组,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种植基地监控视频与视农网中心进行对接,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实现全程监控。
甜糯玉米在为种植户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增收。“康宇”公司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成立扶贫车间,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机制,人均务工收入4000余元。
除了玉米,五寨县还积极引进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与企业合作建设了3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示范基地项目,逐步建立起集“企业+基地+农户”的“育、繁、推、种、加、销、游”七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小土豆”变成“大产业”。
田间地头里,63岁的刘占勇用农机收割土豆,自从将家里的20亩地流转给马铃薯示范基地后,除了有流转费挣,平时,他也在基地打打零工,每日能收入150元左右。
五寨县因地处高原丘陵区,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 吴琼 摄
中药材铺就“黄金路”
“以前地里只种玉米收入不高,2017年种了黄芪后,一亩地能收入3000多元。”61岁的中所村村民张有文告诉记者,县里还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中药材交给合作社收购。“种苗能跟上的话,还想扩大黄芪种植面积。”
五寨县因地处高原丘陵区,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1994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其确立定点帮扶关系。如今,中药材已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捐资在五寨县建设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为全县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指导、加工、储存、销售、追溯管理、集中展示、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公共服务。目前,已有3家企业和7个合作社入驻孵化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中药材年初加工及储藏能力2000吨,消化1万亩中药材。
五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志成介绍,中药材产业方面,该县重点在南山区和东西两梁区布局中药材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完成中药材标准示范基地5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总投资1亿元的山西华邈药业五寨饮品产业园年内有望建成投产。
如今,中药材已成为五寨县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吴琼 摄
美丽乡村喜迎客来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五寨围绕“一山一坪一沟”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和八大角、靖边楼等历史名俗、古迹文化,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潜力,打造优势精品旅游观光路线;依托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的万亩薯花,举办土豆花节,进一步贯通文旅融合。
位于前所乡的薛家、旧堡、葛家、张家四村,俗称“上湾四村”,是五寨的东南“门户”。其中,薛家村2019年被评为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是天然形成的一处生态氧吧;旧堡村是城区连接忻五线和进入五寨沟风景区的交通枢纽;葛家村紧邻县城主干道,交通便利,毛建茶生产基地和展销中心坐落于此;张家村作为该县新城区建设的起点,商业人流集聚。
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等,“上湾四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上湾四村”被列入山西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今年以来,“上湾四村”的清洁能源项目、“厕所革命”正逐步完成覆盖,旅游民宿、特色小吃城、沿街风貌改造等项目即将完成设计;“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并将在年底完工。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如今的乡村也变得更加美丽,五寨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种下梦想,向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生活不断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