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长期看好武鸣沃柑的三大理由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农耕文明 > 正文

长期看好武鸣沃柑的三大理由

来源:中国农网2021-04-27 16: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这个春天,因为一条极具争议的“爆料”,围绕着广西南宁武鸣沃柑产生了一些短促、刺耳的“噪音”,随后“噪音”的“回声”又使得大众对武鸣沃柑的认知,进一步“失焦”。

  “噪音”之外,武鸣沃柑成色到底如何?

  带着这个问题,上周末,笔者应邀参加了由南宁市武鸣区委宣传部和新浪广西联合举办的原产地探访计划之#中国沃柑看武鸣#活动,和来自全国的农业、科技、旅游等领域专家学者一起,走进广西武鸣。

  四月盛春,正值武鸣沃柑销售旺季,笔者先后走进沃柑种植基地、水果加工车间、沃柑种植典型村落、合作社、沃柑产业联合会、龙头企业代表,从土地到人,从清洗到物流,从组织到企业,从品牌到发展战略,从农业到旅游,可以说深入到武鸣沃柑全产业生态的各个环节。

  有时候,人们很容易对“远方”失去想象。比如武鸣沃柑,我们很难想象商超、水果摊上的武鸣沃柑,其实在当地种植规模已经达到了46万亩,产量超100万吨,产值超百亿元;很难想象,这里已建成柑橘产业示范区48个,年总产20万吨的加工厂20家,贮藏总能力8万吨的冷库48家;同样很难想象,这里的沃柑产业园已经发展出了沃柑全产业链生态服务能力。无论是规模、品质,还是规模化、产业化、高标准化的能力,这里都已经是国内柑橘乃至水果领域的佼佼者。

  本次探访,刷新了对武鸣沃柑认知的同时,也从产业端,找到了武鸣沃柑值得长期看好的三大理由。

  组织、科技、人

  对武鸣沃柑的信心,首先是关于组织、科技,以及最重要的:人。

  科技带来的安全感,非常直观。在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业基地考察时,见到了“高精尖”科技保障下的武鸣沃柑。

  该基地园连片面积约3000亩,园区布了300个诱虫灯,3000个性诱瓶,3万多块防虫板,是南方喀斯特地貌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广西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

  园区有自己的天气预报,自己能人工降雨。自2015年建园起,全园不打除草剂,采用绿肥种植,全园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全园采用空中与地面结合机械作业的全园机械化操作。一个水肥一体化的泵管了3000亩果园,12台无人机、12台无人车,精准打药,节约用量。不仅用上了“坦克”,还有飞机。建立起了一张空天地网。

  科技保障下的结果,就是这里完全实施零排放、零污染,借鉴国外先进种植理念,以精细农业为目标,打造成了极高规格的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绿色有机的示范基地,种植的柑橘也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组织带来的凝聚力,构成了有着蓬勃势能的沃柑产业共同体。

  如何“种好、卖好、长期卖好”沃柑,这三大命题,可能没有比武鸣的果农、生产、加工等产业链上的从业者更操心的了。

  无论是参观的嘉沃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是当地自发自愿的成立了沃柑产业联合会等组织,均让沃柑的生产更加规范,更加系统地传递信息、经营之道、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努力、信任,才是沃柑产业崛起背后真正的秘诀。

  而产业故事下,人的成长和命运的变化,是对武鸣沃柑长期信心的关键。

  走访武鸣杨李村扶马屯时,马行善队长作为村里第一个种沃柑的人,让整个村子天翻地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家家户户种沃柑,买了小汽车盖起小洋房,很多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也返乡创业种沃柑。

  走访中,得到了一组数据:目前杨李村沃柑种植面积为3000多亩,亩产约7000斤,产值达到每亩6万元左右。即便从全国来看这也是组惊人的数据。

  4月春光下,漫山遍野的橘子树挂着沉甸甸、金灿灿的果实,这样的场景,和这样的故事一起,有种远大于语言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农旅文融合+产业示范带

  对武鸣沃柑第二层的长期信心,来源于武鸣围绕沃柑推行的农旅文融合+产业示范带的发展模式。

  在产品、品牌、基地之外,武鸣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更深入也更有前瞻性的谋划。围绕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围绕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结合武鸣当地极具特色的山水、文化,以及逐渐成生态的沃柑产业生态,农旅文融合+产业示范带也就成了必然之选。

  考察中走访了雪松灵水壮乡文化小镇,参观了壮乡活态文博馆、壮乡非遗体验馆、壮乡农耕体验馆等壮乡展馆,感受到了浓厚的壮乡文化情怀和鲜明的武鸣地方特色。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样富饶的水土下,有着这样悠久求真内核的壮乡文化,会让你多出很多信心,以沃柑为代表,武鸣一定能在品质农业、精品农业的路上,走出一条有壮乡特色的路子。

  而在农旅文之外,沃柑产业示范带也成了武鸣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用示范引领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

  特别是,近年来,武鸣在品牌、品质、规模等产业环节之外,通过一系列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这样的示范园区体系,通过宾隆公路沿线沃柑产业示范带建设,使得武鸣沃柑示范带,逐步打造成为集采摘、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区,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使得武鸣走出了一条以沃柑为突破口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逻辑。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武鸣逻辑”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武鸣沃柑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放在了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上。

  近年来,武鸣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作为基本路径,统筹谋划,共同推进,全力打造“武鸣沃柑”区域公用品牌,武鸣沃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而在武鸣沃柑产业发展过程中,武鸣把沃柑产业与“美丽武鸣”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相结合,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相结合,充分发挥武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产兴村、以村助产、产村互动,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中国沃柑看广西,广西沃柑看武鸣”。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武鸣沃柑已经构建起了绿色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了逐渐成型的组织、制度的保障,有了极有前瞻性的乡村振兴发展逻辑的“牵引”,沃柑这个小产业,未来变成长期的乡村振兴的“幸福果”,特别值得长期看好。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三农学者、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