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陈学森:助农致富是我一生的事业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陈学森:助农致富是我一生的事业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3-02 09: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陈学森在果园指导农户管理果树。山东农大供图

  陈学森在果园现场讲解果树管理技术。山东农大供图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森在会上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62岁的陈学森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能够为农民脱贫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让我感觉很自豪、很欣慰。帮果农增产、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一生的事业。”

  30多年来,陈学森始终将农民脱贫致富中最突出的难题,作为自己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他把选育的20余个果树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无偿送给果农使用,在山东、陕西等贫困地区累计推广种植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余亿元。

  农民的难题就是科研的课题

  陈学森常说,苹果和梨分别是我国落叶果树中第一和第二大水果,“饭碗”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果盘子”同样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他在科研中聚焦农民脱贫致富中的“卡脖子”难题,培育市场需求的果树好品种,摸索配套管理技术。

  由于受“口感有渣、梨核过大、不耐储运”等共性因素影响,国内很多梨品种都卖不了高价,影响了果农收入,也阻碍了中国梨产业的高效发展。

  作为果树育种工作者,陈学森希望能选育出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当家骨干”梨品种,推动梨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发展。

  2003年,陈学森和团队成员采集了砀山酥梨花粉,与新疆的新梨7号杂交,获得470株宝贵的实生苗。他把这些树苗种植到山东泰安横岭果树育种基地中,以选育晚熟耐储口感好的新品种。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选育,好吃、没渣、很甜的“山农酥”梨新品种在陈学森团队的育种基地中脱颖而出。

  “‘山农酥’梨具有鲜食品质优良、加工性能优异、果实大、成熟晚、耐贮藏及抗性强等六大特点,综合性状全面超过它的亲本,进一步丰富了梨品种资源,填补了优质、熟晚、耐贮大梨的市场空白。这个梨新品种及其育种技术是梨育种的重要突破。”在验收鉴定会上,专家们连连称赞。

  陈学森和团队成员还培育了“龙富”“幸红”“福红”“美红”“满红”等多个苹果新品种,开发相应配套种植管理技术,研发出果酒加工新设备、新工艺及其新产品,为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完整的产业链打好基础。“希望打造出技术创新促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板。”陈学森告诉《中国科学报》。

  新成果“金钥匙”无偿送果农

  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育出一个苹果或梨新品种至少要花费10余年的时间。陈学森带领团队研发出的好品种、新技术,在人们看来肯定能转让个好价钱。

  然而,面对果农和企业需求时,陈学森却做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有点“傻”的决定:新品种新技术全部免费送给农民。

  作物栽培的连作障碍问题俗称“重茬”,是世界各地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山东省目前的结果园中许多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重茬障碍已影响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该问题,陈学森带领团队发明了苹果重茬绿色障碍防控技术。

  在山东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蒙阴县,有不少重茬的老果园结出的果子个头小、色泽不好,售价低,果农们不知道如何解决,极为头疼。

  陈学森得知后,与当地一个50亩老果园的果农田成有联系,并自掏腰包4万元买了团队自主选育的“龙富”优质短枝型苹果新品种树苗,送给这位果农,并借助团队研发的高效栽培新模式和重茬障碍防控技术帮助果农改造老果园。

  “新果园”里,“龙富”苹果苗嫁接在当地原产的抗性实生砧木八棱海棠上,第二年就开花结果,第三年一亩地收入3万多元。看到这样的效果,陈学森的苹果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管理新技术很快在当地果农中推广开来。

  看到团队研发成果为果农带来了收益,陈学森喜上眉梢。

  山东省菏泽市和济宁市泗水县都有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陈学森免费把适合当地种植的“山农酥”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管理、加工技术送过去。

  如今,这两个地市不但有10余家公司获得了“山农酥”梨种植和育苗权,政府也在积极推广。

  “山农酥”梨现在菏泽单县、鄄城、东明等地种植面积达2000亩,将很快发展到万亩以上。同时,以梨清膏为原料的润肺膏生产龙头企业、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正在菏泽筹建原料基地。在济宁泗水县,“山农酥”梨种植面积达300亩,育苗5000万株,规划发展到10万亩。

  2020年11月,“山农酥”梨首次投放市场,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卖出了单个梨子50元的价格。“我们基地里产的‘山农酥’梨单个有2斤重,现在已卖了10万斤。”说起“山农酥”梨新品种带来的好利润,山东一禾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对陈学森十分感激。

  “未来推广的面积大了,果农在园子里按地头价卖,即使3元钱一斤,扣除成本,一亩地也赚1万多元钱。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我们可以将其培养成新型农民创业,带动乡村振兴。”陈学森希望越来越多的果农在种植“山农酥”梨中脱贫致富。

  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好技术

  免费送好品种、好技术,农民就能自动获得收益了吗?陈学森放心不下的是果农学不好技术,管不好果园:“果农学会用新技术种植管理新品种,才能尽快从优良科技成果中受益。”

  为了教会果农,他常常一次又一次到种植基地,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如何进行修剪、刻芽及精准浇水、施肥。

  农谚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果树漫长的丰产期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然而,陈学森传授的技术能让梨树半成苗在栽后第二年就可结果。

  山东一禾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苏增冉告诉《中国科学报》:“陈老师经常来我们果园,一对一地示范,教我们用多位刻牙快速整形技术实现了早期丰产。也就是栽种第二年,梨树萌芽前,在主干距离地面80厘米处,对20颗左右的芽进行定芽、摸芽和刻芽。这样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

  前些年,陈学森及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长柔毛野豌豆的草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春季长势旺盛,抑制了其他杂草生长,还能涵养土壤水源、固氮培肥。在6月份结豆荚后,植株很容易腐烂,不需要刈割,非常省力,能有效提高果园土壤品质。

  为了让果农受益,他每次到生产一线讲课时都背着两麻袋野豌豆种子,课后送给果农,并指导果农在当地种植。

  每年,陈学森都到山东、河南、甘肃等地义务培训果农上千人。在给果农讲课时,他用农民视角、农民语言、农民习俗为农民讲课,把“高大上”的先进技术讲成“接地气”的“大众艺术”,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果农们常说,陈教授是“平民教授”“为民教授”,为老百姓免费送来了“真金白银”,让农民在“土疙瘩”中挖出“金疙瘩”,把“泥蛋蛋”变成了“银蛋蛋”,陈教授的“扶贫经”管用、好用,念到了自己心坎上。(李晨 郭翠华)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