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转基因你问我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转基因你问我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来源:光明网2021-02-04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转基因技术安不安全?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常常被这些问题困扰,甚至被有关转基因的谣言蛊惑。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针对相关问题邀请专家进行权威解答,推出系列作品《转基因你问我答》,为公众答疑解惑。

  作者:徐乐天(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手中有粮,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争取主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但我国社会秩序始终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十三五”期间,全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很多人提出疑问: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你问我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成熟的水稻(Sergei Akulich 拍摄)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谈转基因色变。虽然他们并未真正了解过转基因,但关于转基因的“谣言”,如致癌、致突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却广泛流传。然而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技术没有因为质疑而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不断改良、进步,造福大众。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逐渐参与到公众生活中,带来的很多便利与优势。对农业生产来说,比较明显的好处是转基因技术减少了病虫害损失,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因为人口持续增长带来的粮食供应压力。

  发展转基因作物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紧缺,保证粮食安全仍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一些外部环境,例如各类灾害的发生也可能引发粮食危机。据联合国报告《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2020》,“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可能导致多个国家、地区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2020年4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至今年年底,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激增至2.65亿人,约为2019年的两倍。《科学》杂志发文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市场持续动荡。

  此外,干旱、洪涝以及蝗灾等自然灾害同样会带来粮食危机。拉尼娜现象期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减产严重。在各类灾害的压力下,许多国家如越南、泰国、俄罗斯等选择限制粮食出口。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和玉米等饲料用途粮食6090万吨,同比增长20.6%。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国际农产品供求关系会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但保障粮食充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通过发展转基因技术,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藏粮于技,将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转基因你问我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图片来源:Science)

  转基因技术只能用于保障粮食安全吗

  除了保障粮食安全,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病毒、细菌导致的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经过转入抗病基因进行改良后,不仅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如抗病毒番木瓜等。转基因植物还能够用于改良土壤,降解土壤中有害物质。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也被广泛应用,具有高去除环境污染物能力的基因工程菌在处理一些污染物如合成染料、重金属和农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转基因动物同样为面对着各类动物疫病威胁的畜牧业带来希望,如抗禽流感的转基因鸡、抗结核病的转基因牛等正在研发中。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培育能够产生人类所需要的药用物质的转基因动物,如细胞因子,药物蛋白等,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转基因你问我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根际有机污染物的生化/生物技术处理(图片来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转基因你问我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图片来源: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自1973年诞生以来,转基因技术在争议中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在农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进行转基因研究,开发新的转基因产品。

  作为一项高新技术,转基因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大豆产量还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自给率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高。掌握和发展转基因技术,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更是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也将为提升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空间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C. Snell, A. Bernheim, J. Bergé, M. Kuntz, G. Pascal, A. Paris, A. Ricroch, Assessment of the health impact of GM plant diets in long-term and multigenerational animal feeding trials: a literature review,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 50 (2012) 1134-1148.

  [2] D. Laborde, W. Martin, J. Swinnen, R. Vos, COVID-19 risks to global food security, Science (New York, N.Y.), 369 (2020) 500-502.

  [3] I. Hussain, G. Aleti, R. Naidu, M. Puschenreiter, Q. Mahmood, M. Rahman, F. Wang, S. Shaheen, J. Syed, T. Reichenauer, Microbe and plant assisted-remediation of organic xenobiotics and its enhancement by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recombinant technology: A review,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1582-1599.

  [4] L. Liu, M. Bilal, X. Duan, H. Iqbal, Mit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67 (2019) 444-454.

  [5] M. Kwon, B. Koo, D. Kim, Y. Nam, X. Cui, N. Kim, T. Kim,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chickens expressing the human erythropoietin (hEPO) gene in an oviduct-specific manner: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chicken eggs containing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egg whites, PloS one, 13 (2018) e0194721.

  [6] M. Hryhorowicz, D. Lipiński, S. Hryhorowicz, A. Nowak-Terpiłowska, N. Ryczek, J. Zeyland, Applica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ig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Genes, 11 (2020).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