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能否托住“谁来种地”的“底”? 农业生产托管试解“种地难”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能否托住“谁来种地”的“底”? 农业生产托管试解“种地难”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1-01-04 16: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记者在基层调研了解到,抓好粮食生产,除了要在种业、土壤、技术等关键环节着力,更加需要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释放各农业生产要素效益。特别是在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谁来种地”成为时代之问,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显得更为迫切。

  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山西等地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力图通过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重要创新形式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能否承载起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的重任,有效托住“谁来种地”的“底”,让中国人的饭碗在自己手中端得更牢?这一问题有待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种地难”催生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左北村67岁农民王洪福在小麦收获后种下的6亩多玉米再获丰收。“这几年有了生产托管,种地再不用受那么大苦”,他说,只需在种的时候把种子、化肥拉到地头,收的时候把粮食拉回家就行,耕、种、防、收等其他环节都是搞托管服务的合作社负责。

  王洪福几年前还为“种不了地”发愁。“年龄一年比一年大,儿女们忙着在外面打工挣钱,而且种地没啥收益,这个地越种越没心思,荒了又可惜。”他说。

  “有地没人种,种也种不好。”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老年农业、兼业农业等问题日益凸显,“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日渐成为困扰农业生产、影响全局工作的时代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明确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生产托管应运而生。

  2020年10月中旬,在山西省晋中市召开的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农业生产托管是在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情况下,将生产环节委托给专业化机构,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有效解决农民“不会干、干不动、不愿干”等问题。2019年,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8.6亿亩次,托管服务组织达44万个,服务小农户6000多万户。

  2017年以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山西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敖军说,试点过程中,山西明确了省市县三级职责分工,发布了农业生产托管地方标准、项目绩效评价办法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坚持在全面推广、行业管理、服务农民等方面重点着力,形成了多环节、全链条、区域化、宽领域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业态模式。全省开展试点的县区达到94个,11个市中有8个市整市推进,释放了多重效益。

  试点区域粮食增产效果明显

  记者调研了解到,在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通过支持规模化生产托管,打破了户与户之间的地垄限制,由服务组织统一生产管理,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在山西,无论是生产条件好的洪洞、曲沃等平川县,还是立地条件差的永和、寿阳等山区县,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区域粮食产量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洪洞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10万亩左右,总产量8亿斤以上,目前该县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面积达12万亩。根据测算,正常年景试点区域旱地玉米亩均增产100多斤,小麦亩产增加10%到15%。“托管前,一年两季,小麦和玉米亩产都是七八百斤,现在都能达到1000斤。”王洪福说。

  “一家一户种地效益不高,无法发挥粮食主产区和土地的效益。通过耕、种、防、收等主要环节的生产托管,实现了良种良法有机结合,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无人机飞防等先进种植技术得到推广,带动粮食产量明显提高。”洪洞县农村经营管理中心(简称农经中心)主任樊江平说。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有机旱作示范县。2017年以来,当地在朝阳镇与寿阳县嘉禾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实施玉米种植全程托管试点,托管面积达1.02万亩。公司负责人孙海宾说,通过土地深松、科学测温等集约化、机械化技术服务模式,托管玉米平均亩产2000斤以上,增产幅度近30%。

  永和县由于境内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2019年9月以来,当地有关部门对全县约20%的耕地面积实施“耕、种、防、收”四个环节托管服务,托管地块主要种植玉米。“农业生产托管,让种地的机械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更高,2020年托管地块玉米产量预计增长近30%。”永和县农经中心主任田华说。

  “三年多试点数据表明,全省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区域粮食亩均产量普遍提高20%以上。”敖军说,农业生产托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毅在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上也表示,企业作为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全国多地针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冬枣、柑橘等作物开展农业技术托管服务2000多万亩次,产量实现10%-15%以上的增幅。(记者晏国政 王皓)

  破解“三农”难题 形成多赢局面

  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农业生产托管有效破解了“三农”领域诸多难题,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有效治理多赢局面的形成。

  一是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和现代化水平提升。永和县副县长郭东舟说,托管主体广泛开展深耕深松、秸秆还田,不但改善了土壤质量,也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问题。试点县区普遍反映,生产托管有利于种肥同播、统一飞防等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减肥控药效果明显。玉米生产大县(区)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数据表明,项目区亩均化肥投放量由200斤减少至120斤,农药残留物降低60%。

  试点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洪洞县辉瑞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根平说,开展生产托管服务以来,合作社累计作业面积由8.5万亩次增加到17.1万亩次,大型农机数量从70台增至140台。

  永和县利用卫星定位、传感器识别等信息技术,建立了智慧农业生产托管平台,在100多台作业机械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可以随时通过PC端或手机App,实现对托管主体作业情况的全程监测。“避免了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因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引发的纠纷,提升了监管实效。”田华说,山区深度贫困县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也因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解决了低效农业对农民的羁绊,促农增收效益明显。“过去过了正月就得整地、备耕,一年到头耗在地里也赚不了多少钱。”永和县桑壁镇薛基村43岁村民靳艳红说,她将40多亩玉米地交给托管组织,不仅每亩地花销节省200多元、增产增收200多元,还可以放心外出打工。

  托管服务实施后,洪洞县农经中心合作社管理股副股长巩晓峰算了一笔账:以玉米为例,每亩投入平均节省33.5元、增产147.5元,合计节本增效181元;以洪洞县在省城太原打工的农民为例,平均每亩节省误工费和交通费387元。

  “试点区域测算发现,通过降本增效、提质增效,托管服务改变了农民打工和务农‘两头忙’的状态,农民可普遍实现亩均增效四五百元,兼业农户也有了更多务工时间和务工收入。”临汾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吴临平说。

  三是推动基层组织振兴,有助于加强乡村治理。山西部分试点地区村两委通过组织项目实施、监督合同履行等工作,找到了服务村民的有力抓手。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直接开展生产托管,或为其他服务主体协调组织小农户,增加了收入。

  临汾市隰县寨子乡无愚村组织专业服务队开展果园托管,2019年收入16万元,其中60%用于脱贫、老年人日间照料等集体事业。“既提高了种植效益,也增加了集体收入,提高了村级组织威望。”寨子乡党委书记张宏伟说。

  期盼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推广

  试点地区基层干部普遍表示,与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相比,农业生产托管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替农民种地”的方式开展社会化服务,“解放”了小农户,有效破解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等种地难题,农户和服务主体接受度较高,建议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予以推广。

  敖军、吴临平等基层干部和多位农业领域专家表示,从近几年试点效果看,农业生产托管是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下,极富效率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特别是在破解“种地”难题、保障粮食安全、干部群众认可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建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管理机制,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予以推广,实现“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生产托管”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包括永和县一条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张喜平在内的多个服务主体及基层干部认为,应进一步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建立政府、金融、保险、服务主体、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加大对产后储运环节资金、贴息贷款等支持力度,解决服务主体资金短缺、场地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

  长期研究农业生产托管的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邵林生建议,在试点基础上,要加快总结和完善农业生产托管管理运行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农业生产托管信息平台,实现托管合同电子化、托管服务订单化、农机作业轨迹化、服务评价标准化、服务监管常态化,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托管管理效能。

  山西省翼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海林等基层干部认为,还应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在农业生产托管过程中的参与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支持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服务能力,承接托管项目,在增加农村集体收入的同时,更好为农民服务。一方面要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村集体要为集体成员提供服务,这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村两委的组织优势,组织小农户对接市场化服务组织接受服务。(记者 晏国政 王皓)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 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