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火眼金睛”可区分转基因作物?别再被谣言蒙蔽双眼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火眼金睛”可区分转基因作物?别再被谣言蒙蔽双眼

来源:光明网2020-12-28 17: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鲜食玉米也深受公众喜爱。但是,网上流传的这样一则消息令很多人感到迷惑:“玉米12排的是非转基因,多于12排的是转基因的。”这是真的吗?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能够肉眼区分吗?

“火眼金睛”可区分转基因作物?别再被谣言蒙蔽双眼

  图片为网络谣言

  首先要明确的是,“玉米12排的是非转基因,多于12排的是转基因的”这则消息纯属谣言。转基因玉米是无法通过外观来辨别的,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分子检测才能确认。此外,所谓的“12排、14排和16排”是指玉米的穗行数。常规玉米中也有许多大于12穗行的品种。

“火眼金睛”可区分转基因作物?别再被谣言蒙蔽双眼

  大于12穗行的普通玉米(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有人要问,市面上到底有没有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加穗行数的玉米?答案是没有。

  穗行数是指玉米棒子上有多少行玉米粒。在籽粒大小和重量不变,行粒数也不变的前提下,穗行数的多少决定着玉米穗的产量。同时,同一品种在不同单株之间也存在穗行数的波动。作为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通过改造穗行数实现玉米增产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个遗传改良相对复杂:一般来说,穗行数的多少取决于小穗成对分生组织向小穗分生组织的转化,行粒数的多少取决于小穗分生组织向小花分生组织的转化。因此,想要对这些性状进行调控,需要通过改变众多基因来实现,想借助转基因技术转入一个或几个基因来取得效果,并将此品种进行商业化种植,目前来说难以实现。换句话说,市面上没有此类型转基因玉米。

  那么,市面上卖的五颜六色的玉米,是转基因吗?非也。彩色玉米是由不同颜色的玉米异花授粉后“杂交”出来的玉米品种。比如我们常见的黄色玉米中含有叶黄素或胡萝卜素,黑玉米中含有花青素等黑色素,两种杂交后就可能获得红色、紫色、五彩色等玉米品种。所以彩色玉米,其实和品种杂交有关。

  所谓转基因,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性状基因,通过技术操作转到受体生物基因中,从而实现改良受体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绝大部分转入的是抗虫或耐除草剂基因,还有少数品质改良(比如高油酸大豆)、抗寒抗旱等相关的基因。很多人都对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心存疑虑。以转基因抗虫玉米为例,科学家主要是为应对虫害,在玉米基因组内转入了Bt蛋白基因,这是一种只对玉米螟等害虫会产生作用的蛋白,对于人类来说是无害的。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玉米产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虫害和草害严重危害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虫蛀玉米易受真菌侵染,产生的真菌毒素更会危害人畜健康,影响仓储质量。近年来,更令人忧虑的是草地贪夜蛾的连年入侵,玉米正是其危害的主要作物。而以上这些问题,利用转基因技术便可迎刃而解!

  自2008年以来,我国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这些成果入选了“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火眼金睛”可区分转基因作物?别再被谣言蒙蔽双眼

  左为抗虫玉米,无虫害影响;右为非转基因对照

  (图片来自“十三五”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积极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在面对转基因技术的时候,应该擦亮双眼,不要被谣言所蒙蔽,客观看待转基因技术,让科技发展拥有积极的舆论土壤。(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萨摩亚总理菲娅梅

  • 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成都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2024-11-26 09:32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  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2024-11-26 09:29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2024-11-26 09:28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2024-11-26 08:57
乙型流感的宿主相对单一,目前仅在人类和海豹中发现过乙型流感病毒,少量动物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乙型流感,如雪貂或小鼠。
2024-11-26 08:56
专家表示,儿童容易同时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查体、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所在地区病原体流行情况等综合分析,进而合理用药。
2024-11-25 16:36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图②:大洋86航次任务期间,潜水器布放前,技术人员拆除“蛟龙”号限位销和潜水器系固。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图③:执行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考察作业。
2024-11-25 09:23
银河系外恒星WOH G64的特写照片。这颗新拍摄的恒星WOH G64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大小约为太阳的2000倍,被归类为红超巨星,是人类已知最大恒星之一。团队还发现了一个紧密围绕该恒星的“蛋形茧”,这种形状可能与垂死恒星在爆发成为超新星前,剧烈喷射物质有关。
2024-11-25 09:21
由于依赖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并纯化淀粉,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水。此次,研究团队使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制作出直径仅为372纳米(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意大利面,比某些光波的波长还要窄。
2024-11-25 09:20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以加强文物古建筑抗震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物保护”工作。日前,记者奔赴山西太原、大同两地,了解地震科技如何为文物古建“保驾护航”。
2024-11-25 02:25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进展,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是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
2024-11-25 02:25
多支披碱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复穗状花序,这一特征使其与同属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区分。传统披碱草的花序较为简单,而多支披碱草则在主轴基部延伸出多个类似小穗的分枝,且这些分枝的长度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长,形成了独特的复合结构。
2024-11-25 02:25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