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来源:光明网2020-11-11 14: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尹璐 李想

  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咏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敦颐说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自古以来像这样赋诗赞美花朵、写意人生的诗句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牡丹菊花各有所爱。可见花朵在艺术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假如有时空机器让那些诗人可以穿越到现代的话,我想他们肯定会为现在的“奇花异草”惊奇万分,然后大写特写很多诗句让我们背诵(想到这里,记性不好的小编不禁暗自庆幸还好只是设想)。

  为什么说是“奇花异草”呢?因为现在的花卉经过数百年花艺工作者的培育,无论是传统的杂交技术、诱变技术,还是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花卉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性状供人们赏玩。紫色的康乃馨、蓝色的玫瑰已不再是想象,而是确实存在的。

  那么,基因工程技术都改变了花卉哪些性状呢?

  1、改变了花卉的颜色

  花的颜色主要是由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三大色素决定的,其中,类黄酮中的花色素对花色起主要作用,控制着花的粉红色、红色、紫罗兰色和蓝色。此外,花的颜色还受到色素浓度、液泡pH等其他因素影响。所以通过调控或者转入控制色素合成的基因、调控液泡pH的基因,就可以改变花色。

  

“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将类黄酮-3’,5’-羟化酶(f3’5’h)基因转入康乃馨呈现不同程度的紫色,转入玫瑰呈现淡紫色。

  其实大自然本身也是能工巧匠呢!早在16世纪,荷兰种植的郁金香花瓣出现了花斑或条纹,也称碎色花或杂色花,这种花往往比单色花的价格贵上好多倍,被世人追捧,有名的《郁金香热》说的就是它。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其实是由于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TBV)侵染郁金香植株,这个病毒可能会抑制或激活花青素合成路径中某些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变了花朵的颜色,造成郁金香品种及其杂交品种在红色和紫色变种中花色的断裂,从而表现出一种“病态美”,只不过这样的“能工巧匠”最终会使得植株生长不良、种球退化。

“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迈克·达什所著的《郁金香热》 碎色病毒感染的郁金香1 碎色病毒感染的郁金香2

  2、控制植株的形态

  花卉的形态对花卉植物的经济价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花器官形态、花枝着生状态、花序类型、植株形态等方面对花卉形态进行改良。例如,矮生的洋桔梗株高20-25厘米,传统的洋桔梗株高30-100厘米。

“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3、改变了花香

  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清·秋谨《玫瑰》

  可见花的香味也是人们很关注的。香叶天竺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因为叶片清香,名驱蚊草,很适合用来清新空气。基因工程改造的香叶天竺葵的芳香物质增加了3-4倍。

  

“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4、改变、延长花期

  比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控制乙烯的生物合成,延缓花蕾的凋落,延长花期。  

“美妆大师”基因工程,如何让花草更美丽?

  5、提高抗病害的能力

  基因工程改造的花卉抗病虫害大大增强,可大量减少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方便管理、保护环境、降低成本。

  小提醒:

  基因工程技术让大地更加丰富多彩,不过,在我们赏心悦目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基因工程的花卉对环境和种质带来的潜在风险,一定要对他们进行生物安全评价后,再合理种植。

  参考文献:

  [1] 熊华斌,程在全,王玲仙,鄢波,郑丽屏,黄兴奇.国内外转基因花卉的研究进展.西南农业学报,2004,17(B05):340-346.

  [2] 李金枝. 转基因技术在花卉改良中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08(02):229-232.

  [3] 段筱薇. 花卉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花卉, 2018, 000(010):11.

  [4] 吴昌宇. 越病越美丽的植物[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5(Z1):77-79.

  [5] 杨建霞, 范小峰, 卜婷,等. 矮牵牛转基因延长花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21):63-64.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