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 | 北京科技报2020-10-15 15: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赵久然国内知名的玉米专家,还经北京市科协推荐获得了"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

  总喜欢到玉米田里看玉米的赵久然,仅2019年一年,就有100多天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扶贫服务,至少带动2000多户增产增收、脱低脱贫。

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北京作物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

  赵久然和他团队研发的高端特色玉米品种,不仅成为北京市众多农户提质增收的利器,还成了全国很多地区增收脱贫和种植结构调整、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金黄色的玉米让空巢村再现光芒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白虎头村是个老龄化严重的空巢村,全村常住人口120多人,最年轻的50多岁,最年长的80多岁。村里早些年种植过需要大量劳动力管理的大枣、苹果等经济作物,但是因为村里缺乏劳动力、市场销路不畅等原因,所以白虎头村一直没有走上脱低致富的道路。

  2016年,在北京市科协的科技套餐工程支持下,白虎头村试种了20亩赵久然团队研发的高端甜加糯玉米新品种。通过试种,村里的老人们发现:新开发的甜加糯玉米既不需要大量的水,又不需要农户有很高的种植水平,还不需要投入很多劳动力,非常适合他们这样的空巢村。

  年纪大的村民们回忆:"试种头一年,玉米每亩收入就高达5000元。"2018年村里成立合作社,甜加糯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多亩,而且销路非常好,当年玉米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白虎头村通过大面积种植高端甜加糯玉米,村子不仅还清了欠债,每个村民每年还通过流转土地,得到了合作社11600元的分红。据悉,村里合作社正在筹建玉米深加工厂,以期持续推进增收致富。

  北京市密云区苏家峪村耕地面积虽有上千亩,但全村146户中有78户是低收入户,而且老龄化、空巢化非常严重。村里种过谷子、木耳、鲜花,但是收效甚微。再加上地处密云水库上游,苏家峪村不能开采地下水搞养殖业、种植业,也不能种植大量使用农药的农作物,可以说苏家峪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资源。

  苏家峪村书记王银江通过驻村帮扶企业结识了赵久然。2013年,赵久然根据苏家峪村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试验种植了他们团队研发的玉米新品种京科968,这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综合优势,特别是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等突出优点,他们还开展了良种良法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培训,结合一増四改、雨养旱作等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苏家峪村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苏家峪种地大户王银保高兴地说道:"京科968亩产比我过去种过的玉米多打三百多斤,抗早还耐瘠,玉米粒更成实压秤。13亩地全种京科968,虽然遇上了干旱年,亩产也能在1600斤以上。而且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体力照顾玉米。京科968产量高、品质好,粮贩上家里来收是9毛3一斤,卖了两万多块"。据统计,2015年苏家峪村年人均收入为11000元,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7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

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赵久然(左四)在密云苏家峪指导农户使用小型播种机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位于密云西北部山区,距离密云中心城区将近100公里,这个村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的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赵久然团队根据冯家峪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反交制种、父本分期播种、雨养旱作零灌溉"的高产高效制种技术,成功地发挥了玉米新品种"易制种"的特性,制种亩产从之前的200多斤提高到了600多斤。

  赵久然还联合种业企业,实现了合格种子全部及时收购和第一时间兑现农户种子款的承诺。冯家峪村的农户们说,"每斤玉米种子的收购价是4块钱,亩产600多斤,一亩产值就是2400元啊!"前火岭村玉米制种大户张连秀感慨道:"科技太牛了,现在制种田,一亩顶好几亩(大田玉米),一年顶二年,种粗粮吃细粮。"46岁的何文中是村里最年轻的劳动力,原来在密云城里修电动自行车,年收入4万多块钱。回到村里搞玉米、果树种植,年收入提高了两万多元。何文中说:"在村里搞种植比原来外出打工挣得多,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我们还生了老二,过几年我还想开个农家乐。"

  在赵久然团队的帮助下,密云的龙耘种业公司在冯家峪镇番字牌、前火岭、西仓峪等7个自然村规模化玉米制种4000亩左右,在增加农户收入、提升龙耘种业玉米规模化制种水平的同时,还为北京市保留了最后一个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

  创新培育高端品种满足内循环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郊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仍是北京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了持续满足首都消费需求的快速提升,确保玉米种植户的产品适销对路,赵久然团队加大了京郊玉米品种与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力度。

  赵久然团队创新培育出的多个甜加糯型玉米、高叶酸、高赖氨酸、高花青素等高端特色玉米品种,已成为北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特色高端农产品。他们在京郊房山琉璃河、延庆沈家营等多个千亩级基地发展鲜食玉米生产,提升了当地玉米产业档级。他们团队培育研发的京科甜608、农科糯336、农科玉368等优新品种,迅速占领北京多地高端鲜食玉米市场。以农科糯336为例,它的单季亩产值维持在5000元左右,高者可达上万元。很多低收入户通过种植赵久然团队研发的新品种,逐渐走上了脱低、致富的"希望之路"。

  赵久然带领科研人员,结合北京市科协科技套餐工程项目,利用科研创新成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和科技扶贫帮扶等活动。围绕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赵久然团队深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业大户进行调研,了解现状及需求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提出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高产安全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法、种业科技需求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向贫困户和企业单位提供种植玉米的良种良法。

  金灿灿的玉米金灿灿的收获

  赵久然团队的科技帮扶遍布全国多地。通过与内蒙古通辽地区科协的合作,建立了300多个京科968小科技示范园,让当地农户实地认识到京科968品种的优良特性,使京科968的推广面积迅速扩大,仅在通辽市一地年种植面积就超过1000万亩,相比之前的种植品种,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一个种植大户,每年可增收数万元。

  "推广鲜食玉米新品种精准扶贫的效果不错,仅京科糯2000一个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数千万亩,产生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果,也使很多贫困地区发展起来了鲜食玉米加工产业",赵久然表示。在河北省涞源县,2019年种植了自主创新选育的农科糯336高品质鲜食玉米200多亩,使当地老百姓每亩"地头"现金收入达3000元左右,相比种植普通玉米,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河北省涞源县鲜食玉米合作社负责人刘汉廷说:"引种赵久然老师的玉米新品种,收入比上一年种蔬菜增收了7万多块钱。今年又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截止到今年9月中旬,玉米收入就比去年全年多收入15万多元。"

  海南省乐东县的一个黎族贫困村,利用海南热带气候条件,冬季反季节种植农科糯336鲜食玉米500多亩,玉米每亩一季的"地头"现金收入就可达4000多元,相比种植蔬菜或其他玉米品种每亩可增收2000多元,仅此一项就使当地农户增收逾百万元。

  一粒玉米一带一路

  赵久然团队开发的玉米品种京科968,籽粒淀粉含量超75%,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优良特性和氮高效、耐瘠薄、耐干旱、耐盐碱和耐寡照等突出优点已成为我国迄今为止通过审定区域最广的玉米品种,也是第一个通过国审的粮食饲料通用型玉米品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京科968已累计推广种植1亿多亩,成为我国目前年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的主导品种,被科技部推荐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标志性成果,被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推荐为主导品种,被北京、吉林等列为主导品种、更新换代品种和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发展节水减肥减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带领团队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2亿多亩,产生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十多年来,京科2000等系列新玉米品种一直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鲜食玉米品种,累计种植超过一亿亩。更令人高兴的是,京农科728已成为我国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实现了能像收割机收麦子一样的直接收割模式,累计推广超过1000万亩。

  赵久然团队开发的玉米品种,还成为了近邻韩国和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鲜食糯玉米市场的主导产品,仅越南年种植就达100多万亩,占越南糯玉米种植面积2/3。(撰文/记者 韩继波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 山东荣成:海带“插秧”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