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 | 北京科技报2020-10-15 15: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赵久然国内知名的玉米专家,还经北京市科协推荐获得了"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

  总喜欢到玉米田里看玉米的赵久然,仅2019年一年,就有100多天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扶贫服务,至少带动2000多户增产增收、脱低脱贫。

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北京作物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

  赵久然和他团队研发的高端特色玉米品种,不仅成为北京市众多农户提质增收的利器,还成了全国很多地区增收脱贫和种植结构调整、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金黄色的玉米让空巢村再现光芒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白虎头村是个老龄化严重的空巢村,全村常住人口120多人,最年轻的50多岁,最年长的80多岁。村里早些年种植过需要大量劳动力管理的大枣、苹果等经济作物,但是因为村里缺乏劳动力、市场销路不畅等原因,所以白虎头村一直没有走上脱低致富的道路。

  2016年,在北京市科协的科技套餐工程支持下,白虎头村试种了20亩赵久然团队研发的高端甜加糯玉米新品种。通过试种,村里的老人们发现:新开发的甜加糯玉米既不需要大量的水,又不需要农户有很高的种植水平,还不需要投入很多劳动力,非常适合他们这样的空巢村。

  年纪大的村民们回忆:"试种头一年,玉米每亩收入就高达5000元。"2018年村里成立合作社,甜加糯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多亩,而且销路非常好,当年玉米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白虎头村通过大面积种植高端甜加糯玉米,村子不仅还清了欠债,每个村民每年还通过流转土地,得到了合作社11600元的分红。据悉,村里合作社正在筹建玉米深加工厂,以期持续推进增收致富。

  北京市密云区苏家峪村耕地面积虽有上千亩,但全村146户中有78户是低收入户,而且老龄化、空巢化非常严重。村里种过谷子、木耳、鲜花,但是收效甚微。再加上地处密云水库上游,苏家峪村不能开采地下水搞养殖业、种植业,也不能种植大量使用农药的农作物,可以说苏家峪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资源。

  苏家峪村书记王银江通过驻村帮扶企业结识了赵久然。2013年,赵久然根据苏家峪村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试验种植了他们团队研发的玉米新品种京科968,这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综合优势,特别是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等突出优点,他们还开展了良种良法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培训,结合一増四改、雨养旱作等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苏家峪村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苏家峪种地大户王银保高兴地说道:"京科968亩产比我过去种过的玉米多打三百多斤,抗早还耐瘠,玉米粒更成实压秤。13亩地全种京科968,虽然遇上了干旱年,亩产也能在1600斤以上。而且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体力照顾玉米。京科968产量高、品质好,粮贩上家里来收是9毛3一斤,卖了两万多块"。据统计,2015年苏家峪村年人均收入为11000元,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7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

老玉米新赋能——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赵久然扶贫纪实

  赵久然(左四)在密云苏家峪指导农户使用小型播种机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位于密云西北部山区,距离密云中心城区将近100公里,这个村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的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赵久然团队根据冯家峪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反交制种、父本分期播种、雨养旱作零灌溉"的高产高效制种技术,成功地发挥了玉米新品种"易制种"的特性,制种亩产从之前的200多斤提高到了600多斤。

  赵久然还联合种业企业,实现了合格种子全部及时收购和第一时间兑现农户种子款的承诺。冯家峪村的农户们说,"每斤玉米种子的收购价是4块钱,亩产600多斤,一亩产值就是2400元啊!"前火岭村玉米制种大户张连秀感慨道:"科技太牛了,现在制种田,一亩顶好几亩(大田玉米),一年顶二年,种粗粮吃细粮。"46岁的何文中是村里最年轻的劳动力,原来在密云城里修电动自行车,年收入4万多块钱。回到村里搞玉米、果树种植,年收入提高了两万多元。何文中说:"在村里搞种植比原来外出打工挣得多,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我们还生了老二,过几年我还想开个农家乐。"

  在赵久然团队的帮助下,密云的龙耘种业公司在冯家峪镇番字牌、前火岭、西仓峪等7个自然村规模化玉米制种4000亩左右,在增加农户收入、提升龙耘种业玉米规模化制种水平的同时,还为北京市保留了最后一个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

  创新培育高端品种满足内循环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郊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仍是北京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了持续满足首都消费需求的快速提升,确保玉米种植户的产品适销对路,赵久然团队加大了京郊玉米品种与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力度。

  赵久然团队创新培育出的多个甜加糯型玉米、高叶酸、高赖氨酸、高花青素等高端特色玉米品种,已成为北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特色高端农产品。他们在京郊房山琉璃河、延庆沈家营等多个千亩级基地发展鲜食玉米生产,提升了当地玉米产业档级。他们团队培育研发的京科甜608、农科糯336、农科玉368等优新品种,迅速占领北京多地高端鲜食玉米市场。以农科糯336为例,它的单季亩产值维持在5000元左右,高者可达上万元。很多低收入户通过种植赵久然团队研发的新品种,逐渐走上了脱低、致富的"希望之路"。

  赵久然带领科研人员,结合北京市科协科技套餐工程项目,利用科研创新成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和科技扶贫帮扶等活动。围绕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赵久然团队深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业大户进行调研,了解现状及需求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提出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高产安全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法、种业科技需求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向贫困户和企业单位提供种植玉米的良种良法。

  金灿灿的玉米金灿灿的收获

  赵久然团队的科技帮扶遍布全国多地。通过与内蒙古通辽地区科协的合作,建立了300多个京科968小科技示范园,让当地农户实地认识到京科968品种的优良特性,使京科968的推广面积迅速扩大,仅在通辽市一地年种植面积就超过1000万亩,相比之前的种植品种,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一个种植大户,每年可增收数万元。

  "推广鲜食玉米新品种精准扶贫的效果不错,仅京科糯2000一个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数千万亩,产生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果,也使很多贫困地区发展起来了鲜食玉米加工产业",赵久然表示。在河北省涞源县,2019年种植了自主创新选育的农科糯336高品质鲜食玉米200多亩,使当地老百姓每亩"地头"现金收入达3000元左右,相比种植普通玉米,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河北省涞源县鲜食玉米合作社负责人刘汉廷说:"引种赵久然老师的玉米新品种,收入比上一年种蔬菜增收了7万多块钱。今年又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截止到今年9月中旬,玉米收入就比去年全年多收入15万多元。"

  海南省乐东县的一个黎族贫困村,利用海南热带气候条件,冬季反季节种植农科糯336鲜食玉米500多亩,玉米每亩一季的"地头"现金收入就可达4000多元,相比种植蔬菜或其他玉米品种每亩可增收2000多元,仅此一项就使当地农户增收逾百万元。

  一粒玉米一带一路

  赵久然团队开发的玉米品种京科968,籽粒淀粉含量超75%,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优良特性和氮高效、耐瘠薄、耐干旱、耐盐碱和耐寡照等突出优点已成为我国迄今为止通过审定区域最广的玉米品种,也是第一个通过国审的粮食饲料通用型玉米品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京科968已累计推广种植1亿多亩,成为我国目前年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的主导品种,被科技部推荐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标志性成果,被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推荐为主导品种,被北京、吉林等列为主导品种、更新换代品种和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发展节水减肥减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带领团队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2亿多亩,产生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十多年来,京科2000等系列新玉米品种一直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鲜食玉米品种,累计种植超过一亿亩。更令人高兴的是,京农科728已成为我国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实现了能像收割机收麦子一样的直接收割模式,累计推广超过1000万亩。

  赵久然团队开发的玉米品种,还成为了近邻韩国和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鲜食糯玉米市场的主导产品,仅越南年种植就达100多万亩,占越南糯玉米种植面积2/3。(撰文/记者 韩继波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