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诺奖中的“基因”】一只鸡引发的癌症起因大探索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诺奖中的“基因”】一只鸡引发的癌症起因大探索

来源:光明网2020-09-23 1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癌症的高发率和高死亡率,让我们在生活中谈“癌”色变。相关研究发现,癌症的源头是一种比细胞、细菌都小的东西——病毒。但在上世纪,病毒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不被科学界认可,那么它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类探索癌症起因的焦点的呢?故事还要从一位科学家说起。

  探索癌症起因

  弗朗西斯·佩顿·劳斯(Francis Peyton Rous),1879年出生于美国,是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内科医生和病毒学家。年少时,劳斯就对科学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而对生物学的兴趣也使得他在中学毕业后,成功进入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接受教育。1905年,劳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附属医院一名实习医生。

【诺奖中的“基因”】一只鸡引发的癌症起因大探索

弗朗西斯·佩顿·劳斯(图片来自网络)

  可工作一段时间后,劳斯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对疾病的研究而不是治疗,于是放弃医院的工作,来到密歇根大学担任病理学讲师,而后又到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家医院学习病理解剖学课程。1909年,劳斯学成回到美国,不久后前往洛克菲勒医学院任职,开始了他的疾病研究生涯。

  任职后不久,一位养鸡人送给了劳斯一只胸部长有肉瘤的鸡,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只病鸡将改变之后一系列有关癌症的研究。劳斯利用这只鸡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无论是把病鸡的肉瘤组织直接植入到其他健康的鸡身上,还是把肉瘤组织碾碎、过滤肿瘤细胞和细菌后再植入,被接种的鸡都长出了肉瘤。劳斯由此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鸡的肉瘤是由病毒引起的,并进而认为病毒是癌症的起因。

【诺奖中的“基因”】一只鸡引发的癌症起因大探索

  彼时是1911年,年轻的劳斯天才般的创见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直到二战之后,电子显微镜的成熟应用使人们对病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劳斯的理论才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到20世纪60年代,更多的实验发现使病毒致癌理论被广泛接受。1966年,在做出发现55年后,87岁的劳斯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鸡肉瘤的病毒也被称为劳斯肉瘤病毒(RSV)。

  劳斯肉瘤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关于它的一些奇怪机制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作为RNA病毒,在诱导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它似乎可以将自己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递给正常细胞,使它们转化为癌细胞。然而,DNA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教授很早就提出,遗传信息是由DNA转录到RNA,再由RNA指导蛋白质生成,而不是反过来。这一理论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法则,即中心法则。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诺奖中的“基因”】一只鸡引发的癌症起因大探索

起初的中心法则(图片来自网络)

  半个世纪的科学传奇

  为了解答这一疑问,美国微生物学家大卫·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和美国遗传学家霍华德·特明(Howard Temin)通过对劳斯肉瘤病毒机制的研究,分别独立发现了劳斯肉瘤病毒中存在一种能够使遗传信息从RNA拷贝到DNA中的酶。这种酶后来被称为逆转录酶,劳斯肉瘤病毒从此被称为逆转录病毒。后来,人们还发现了一系列逆转录病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巴尔的摩和特明也因为此项发现而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奖中的“基因”】一只鸡引发的癌症起因大探索

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图片来自网络)

  依托劳斯肉瘤病毒的研究并未结束。美国微生物学家毕晓普(Michael Bishop)和其好友瓦尔缪斯(Harold Elliot Varmus)通过对劳斯肉瘤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致癌基因”的存在。他们发现,在这个病毒仅有的4个基因中,3个用来实现病毒的复制,而第4个则专职引发癌症并使癌症生长,这一基因被称为SRC。毕晓普认为,SRC不会凭空出现,很可能是由正常的细胞基因突变而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SRC不仅可能存在于鸡身上,还可能在更多动物的体内发现。

  经过艰苦的努力,毕晓普和瓦尔缪斯在进化时间跨度为10亿年的一百多种物种体内都找到了一种“原癌基因”,它们平时是正常的细胞基因,但可以被劫持到逆转录病毒中并转变成致癌基因。也就是说,每个细胞内都有SRC基因。

  由此,毕晓普和瓦尔缪斯创立了逆转录病毒癌基因理论。这一理论告诉人们,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既不是病毒,也不是其他的致癌因素,而是存在于细胞自身中的原癌基因。当受到物理、化学、病毒等因素的刺激后,原癌基因被激活,就会成为致癌基因。因为这一发现,毕晓普和瓦尔缪斯也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奖中的“基因”】一只鸡引发的癌症起因大探索

原癌基因理论

  至此,由一只病鸡而引发的探索癌症奥秘的征途,已经成为科学传奇,5位科学家先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原癌基因的发现也使得人们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即身体的运转离不开遗传物质,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遗传物质失控,激活原癌基因。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作者:蔡琳

  本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金芜军进行科学性把关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