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优质小麦领跑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崛起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优质小麦领跑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崛起

来源:农民日报2020-05-12 1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沃野荡碧波,田畴织锦绣。5月6日,走进素有“中原粮仓”之誉的河南省西平县,麦浪千重,丰收在望的浓郁麦香扑面而至。

  西平小麦,闻名遐迩,“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优质,优质小麦看西平”“要看好小麦,请到西平来”的美誉广为传颂。当年,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第一车麦”即由西平运出;近年来,西平小麦又频传捷报:2018年荣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虽然与河南省其他产粮大县相比,耕地面积不大、总产优势不足,但在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县的西平县扎实谋篇布局,认真做好了“粮安天下”大文章。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近年来,西平县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抓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全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四射。”西平县委书记聂晓光说。

  高效农业,固本强基,牢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正值初夏,行走在西平县城南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田块方正连片,水泥路笔直平坦,沟渠井电设施齐全,刚浇过水的麦苗生机勃勃。这片围绕二郎、焦庄、蔡寨、专探等4个乡镇连片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即将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创建基地”。

  “西平小麦之所以声名鹊起,不但在于优越的自然环境,还在于持续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所带来的稳定的品质指标、良好的加工性能。”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卫松告诉记者,全县以集中打造“土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为目标,大手笔整合投入涉农资金,合力推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同时,西平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保证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单产大幅度提高、总产稳定增加。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和高产稳产能力,加快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实行订单种植,持续整合物资、资金、技术优势,落实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五统一”措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高标准粮田持续向好发展,促进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稳定注入强大动力。

  至2019年底,西平县累计投入10.7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5.86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201.3万亩提高到2019年的212.03万亩,粮食总产由2012年的88.83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97.29万吨。全县土地流转面积41.4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4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538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4家),家庭农场927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3家),土地托管达11.3万余亩。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西平县二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因旱情影响,多家地块正在夜以继日浇水补墒。示范区内实现每30亩地建有一眼水井,轻松刷卡就可以进行喷灌浇地。

  在位于二郎乡张尧村的高标准农田道路两旁,一边是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实时监测田里的温度、雨量、墒情等,旁边还立着一块LED显示屏,发布着各类农业服务信息。气象科技示范园还安装了摄像头,可远程监控庄稼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地里的小麦长什么样、出了什么问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另一边是为高产稳产提供科技保障的农业技术区域推广站。每个区域站服务耕地10万亩,通过开展科技推广、病虫测报、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让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区域内农田每年比周边增产100公斤左右。

  “田还是那块田,但种出来的产品价值,却今非昔比,关键就在于科技投入的逐步加码,打造出了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成功转化的最佳平台。”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万祥说,巧劲儿能够四两拨千斤,科学方法是最有力的杠杆,全县一直努力把科技强粮“先手棋”走得既稳又好,引领带动河南乃至全国的优质小麦发展。

  为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保持领先地位,西平县与省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加强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配套集成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同时,以全县12个区域站为依托,遴选77名农技指导员分片包乡包村,建立“区域站+技术人员+经营主体+农户”技术服务模式,搞好跟踪服务指导,使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

  “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是实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中之重。”西平县高级农艺师谢耀丽说。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粮袋子”的日渐丰盈,西平县也在积极探索突破传统农业大县桎梏的良策。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西平县尝试着走出一条以“农”为本的工业化之路,让农民“钱袋子”随着“粮袋子”一同鼓起来。该县逐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做大生产基地、做强加工基地、做实品牌农业,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19年底,该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共有95家,实现总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8.39%;完成营业收入105.87亿元,同比增长19.68%;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17.28%。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机制,西平县积极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融合、辐射带动力强、农民增收持续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和新加坡的西平绿色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生态循环模式为主线,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的“绿色名片”,有蔬菜种植基地8个、市级以上研发中心两个,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77.2%,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此外,丰源绿色生猪产业园区、西平小麦产业园区正在筹建,建成后将实现产销成线布局、产业成片发展、创业成面带动的大格局。

  资源加工型起步、配套式联动发展、链条式延伸增值,努力实现规模优势向产业优势、生产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这是西平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崛起之路。鲁洲生物“点粮成金”、益民面粉日加工小麦1000吨、今三麦食品深受青睐……还有丰源集团、海蓝牧业、豫坡集团、双成生物、金马种业、仁和种业等一批本地品牌日渐响亮,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西平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5家,其中11家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在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着力推动高质量的农业产业化,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集群发展体系,加强粮食产业链建设,做大做强优质小麦产业经济。”西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全喜说,下一步,西平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绿色提质增产增效,加快西平小麦产业园区和生猪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从“粮仓”到“厨房”、再到“餐桌”的华丽转变。(农民日报)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