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粪口传播”,农村防疫应重点警惕!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粪口传播”,农村防疫应重点警惕!

来源:三农科学传播2020-02-06 16: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广大农村地区的朋友们已经在科学指导下,积极进行防范,与疫情作斗争。但根据最新调查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应该格外重视这个问题。

  什么是“粪口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粪口传播”,农村防疫应重点警惕!

  图片来自网络

  “粪口传播”途径是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之一,也称经消化道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在大便之中存活,并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就会导致病从口入,传染给其他人。

  我们常见的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面对疫情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农村更需警惕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粪口传播”,农村防疫应重点警惕!

  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厕所革命推进报告》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表兄弟”SARS病毒在人的粪便和尿里至少能生存1 到2 天,在腹泻患者粪便里甚至能生存4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传播途径的增多,无疑将增大疫情防控难度,尤其是农村,部分地区还在使用老式传统旱厕。

  因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的“粪口传播”,农村地区的防疫工作必须格外引起重视。除农民如厕发生粪便接触外,利用粪便进行施肥,或者食用使用患者粪便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都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

  面对“粪口传播”的问题,农村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防疫?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粪口传播”,农村防疫应重点警惕!

  图片来自网络

  1. 防范“粪口传播”的关键是勤洗手,尤其是大小便后、进食及喝水前一定要洗手。

  2. 在加工、清洗蔬菜或食品时最好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同时注意手部的卫生。

  3. 虽然我们提倡节约水资源,但是面对疫情,洗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流动水。

  4. 在我国部分地区还有使用便桶的习惯,并且在鱼塘清洗,疫情时期必须摒弃这种做法。

  5. 疫情期间必须停止利用粪便施肥。

  6. 农村厕所常常狭小且排风设施不完善,且共用厕所现象普遍,应当禁止和患者、疑似患者共用厕所。

  7. 要避免厕所随意丢弃垃圾,因为病毒可能存活在使用后的手纸、烟头中。厕所要做到每日清扫及消毒。

  8. 有患者的农户,患者使用厕所应隔离开来,粪便可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覆盖,对储粪池周边要进行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手纸也应密封收集并销毁。

  9. 粪污清掏和处理人员应加强卫生安全防护,配置防护服和卫生消毒设施,粪污转运要有密封措施。

  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疫情解除后,要抓紧推进无害化厕所改造:

  1.推行“一户一厕”,厕所“进院入户”。

  2.要提升改厕质量,淘汰价低质次化粪池产品,提高化粪池安装和施工质量水平。

  3.要完善厕屋配套,普及洗手、排风及手纸收集设施。

  4.要加强厕所粪污处理和利用,缩短粪污转运距离,尽量就地处理,加强粪污农业利用的卫生风险和环境风险管控,确保粪污中病原体彻底杀灭,确保不对农产品和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指导专家: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普及部研究员/郑向群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

  资料来源:综合自农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

  •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迎来点灯仪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图②:大洋86航次任务期间,潜水器布放前,技术人员拆除“蛟龙”号限位销和潜水器系固。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图③:执行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考察作业。
2024-11-25 09:23
银河系外恒星WOH G64的特写照片。这颗新拍摄的恒星WOH G64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大小约为太阳的2000倍,被归类为红超巨星,是人类已知最大恒星之一。团队还发现了一个紧密围绕该恒星的“蛋形茧”,这种形状可能与垂死恒星在爆发成为超新星前,剧烈喷射物质有关。
2024-11-25 09:21
由于依赖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并纯化淀粉,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水。此次,研究团队使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制作出直径仅为372纳米(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意大利面,比某些光波的波长还要窄。
2024-11-25 09:20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以加强文物古建筑抗震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物保护”工作。日前,记者奔赴山西太原、大同两地,了解地震科技如何为文物古建“保驾护航”。
2024-11-25 02:25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进展,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是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
2024-11-25 02:25
多支披碱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复穗状花序,这一特征使其与同属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区分。传统披碱草的花序较为简单,而多支披碱草则在主轴基部延伸出多个类似小穗的分枝,且这些分枝的长度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长,形成了独特的复合结构。
2024-11-25 02:25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