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基因故事 > 正文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来源:北京科技报2020-01-06 14: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这是Sheldon的第 123 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 2.91MB

  任何一种食物,要想进入人们的餐桌,都要经过安全评估。

  但是,安全评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每个人的理解都完全不一样。

  在许多人看来,只要是他这辈子

  没见过的、不熟悉的、不理解的新事物,就必须以最严格的标准来检验它。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转基因食物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我们经常听人这样说: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不过,“很多年”到底是多少年,“很多代”到底是多少代,网上就没有统一的说法了!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那么,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真的需要长期多代人的检验才能验证吗?

  这真的是最严格的安全评估标准吗?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1、转基因食物会改变人的基因吗?

  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其实是在担心,“转基因食物会不会影响改变人的基因”。他们认为,如果食物里转进了人类从未吃过的新基因,万一我们的胃不认识它,让它跑到我的基因里面,把我的基因也弄得变异了,那不是就完蛋了?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但是,这种担心在科学上,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转基因食物和其他食物的消化过程,没什么不一样。

  所有的食物吃到肚子里

  都会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吸收、代谢

  最终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食物中所有的大型分子,

  包括基因所在的DNA分子,都会被人体各种酶切割成更小的片段。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这些小片段,就像把一篇文章

  拆成偏旁部首和笔划,不可能再发挥原来的功能,更不可能改变人的基因。

  退一步讲,如果新转入的基因真的能改变人的基因,那么食物中原有的基因——

  比如猪的、鸡的、水稻的、玉米的基因……也都有同样的机会改变人的基因。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因为所有基因都是由A、T、C、G四种碱基组成的。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你看,猪鸡水稻玉米我们已经,吃了成百上千年了,其中包含成千上万种,A、T、C、G排列成的基因。

  既然我们从来不担心这几种,排列会改变人的基因,

  为什么要去额外担心?转基因食物中的某几种排列呢?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所以,从理论上讲,担心一种食物的影响“会传到下一代身上”是不必要的。

  2、猪牛鸡:我们已经帮人类验证很多代了!

  再退一步讲,如果转基因作物真的能改变基因,那么我们现在早就应该发现了。

  因为人类很多年前,就拿转基因饲料喂过动物了。

  虽然人与动物不同,但“转基因食物改变基因”“一代一代积累”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院长,鲁斯 麦克唐纳教授在一篇报告中指出:

  “在2000-2011年间,转基因饲料一共喂养了1000亿只动物。这种饲料的成分没有什么不同,并且,它也没有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并且,大部分禽畜的传代周期,要比人类短得多。从最早的转基因饲料出现到今天,这些动物都已经繁殖很多代了——

  如果换算成人,有的相当于人类已经吃了几百年了。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所以,要是真的会出事,早就应该出事了。

  3如果不讲科学,吃多少代人都没有用!

  说到这儿,你可能还是觉得动物的例子不够有说服力,还是想让一部分人先吃几代再说。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样想的话,我会告诉你,吃多少代人也不管用,

  这种评估食品安全的方法根本不靠谱。

  因为事实证明,人类吃了几千年的东西,依然可能存在风险。

  比如大米,在亚洲地区吃了几千年,没有人怀疑它存在安全问题。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可是在上个世纪,科学家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孟加拉地区的砷中毒概率很高。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通过进一步的检测,科学家才发现,这是因为当地水的砷含量过高,而水稻会富集砷。

  因此,虽然经过几千年的“验证”,孟加拉人都认为他们吃的大米是“安全”的,但科学调查发现,他们吃的大米其实并不安全。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你看,一种食物是否安全,不但“吃上几代人”判断不了,甚至“吃上几百代人”都判断不了。

  因此,“吃几代人再说”根本不是一个靠谱的评估流程。要想真正严格地评估食品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制定一整套科学的评估流程。

  4、现代食品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管用吗?

  其实,人类为食品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不过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事实证明,就在这几十年的实践中,人类发现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没有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比如花生,过敏的人吃了会生病,甚至会死亡。

  比如奶奶传下来的“硼砂粽子”,一不小心就可能使人中毒。这都是吃了“几百年”的东西。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在这套流程下,

  许多“可能危害”远远小于硼砂等“经过长期多代验证”的食品用料的物质,也因为“安全性不够高”而被禁止进入食品。

  比如可以让面粉更白、口感更好的过氧化苯甲酰。

  比如可以让动物的瘦肉更多的莱克多巴胺。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这样看来,现代食品科学的安全评估流程,是不是远远比“吃几百年年”“吃几代人”的办法靠谱得多?

  5、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评估流程,比你想象得还要严苛

  当然,评估任何食品的安全性,不是评一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录用了新员工以后,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都会不断“听其言观其行”,用一系列措施评估他能不能继续在公司里干活。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同样的道理,人类的餐桌就像一家公司,想要上桌的转基因作物,就是一个个等待我们录用的员工。

  我们不会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它绝对安全”就拒绝放行,也不是因为批准它上市以后,就无条件地相信“它绝对可靠”。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所以在实践中,科学家们像人事经理一样,制定了极为严苛的考察流程。

  并且,世界各国都采取“个案审核,批准上市”的方式。

  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笼统地去判断“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而是针对每一种具体的转基因作物,

  假定它存在各种“危害可能”,然后逐一去排除。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你能想到的“危害可能”,评估流程中都考虑到了;你没想到的“危害可能”,评估流程中也有许多。

  只要有一种“危害可能”不能排除,这个“新员工”就会被拒之门外。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并且,通过了这样严苛的考核“入职”的员工,也并非高枕无忧,而是始终处于“有待继续考察监管”的状态,稍有差池,就可能被劝退开除。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注:我国曾经批准过转基因甜椒和番茄的商业化种植,但由于缺乏明显的市场优势,后来它们被淘汰出了市场。

  因此,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评估流程,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严的安全确认方式。

  如果你认为这样严格的流程还不能保障一种新食品的安全,非要坚持“吃几代人”再说,那么你就只有拒绝任何的创新和进步了。

漫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经过长期多代人的验证吗?

  参考文献:

  1. Ruth S. MacDonald, Safety of GeneticallyModified Foods and Food Ingredients.

  2.http://green.sohu.com/20130916/n386632422.shtml

  3.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1305/t20130513_3459131.htm

  作者:云无心

  编辑:Sheldon

  绘制、排版:赏鉴

  美指:牛猫

  联合出品:北京科技报 × Sheldon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