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6日,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发布会在中国科技馆举办。当日,以“把科学交给人民”为主题的高士其科普事迹展在中国科技馆一楼西大厅开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于俊清主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春法出席。高士其先生之子高志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荣誉会长李宗浩、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郭曰方,中国科协有关部门、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地方科协和社会各届人士参加活动。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于1918年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至1930年在美国先后学习化学、细菌学,在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致终身残疾。
1930年回国后,面对国内肆虐的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高士其认识到“目前大众需要科学知识,科学要求大众化”,从此走上科普写作道路。在发表第一篇科学作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时,他把自己的名字由“高仕錤(jī)”改成了“高士其”,用意是“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
此后,在和病魔苦斗的六十年中,高士其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知识,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制作的“把科学交给人民”----高士其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宣传片,深情回顾了高士其的科普历程、成就,对高士其的科普思想、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家认为,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先驱,是以科普工作实现科学报国理想的典范,是亿万中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榜样,他身残志坚,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交给了国家、交给了人民,以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无数中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热情。他的成就、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是一笔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向高士其学习,积极支持和投入科普工作,为国家科技事业的腾飞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少年以高士其先生为榜样,从小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立志科学报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光明网记者宋雅娟,段宇雪(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