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首页> 光明科普> 视频 > 正文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来源:光明网2025-09-25 13:41

从化纤衣物到家电外壳

从汽车轮胎到航天材料

这些融入现代生活的工业品背后

都藏着同一个物质——

“化工之王”乙烯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想要得到乙烯

得先“解构”石油这个“工业血液”

石油是含150多种成分的“化合物大杂烩”

经蒸馏“分家”

轻的成为液化气、汽油

重的成为重油、沥青

唯独碳原子数5-10的石脑油

曾是传统炼油的“边角料”

直到乙烯需求爆发

这种“尴尬”的馏分

才摇身变为制造乙烯的核心原料

 

将石脑油变成乙烯

全靠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炉

如果把装置比作人体,裂解炉就是消化系统

可裂解产物是混杂氢气、甲烷、丙烯的“裂解气”

分离难度堪比“挑豆子”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大乙烯装置中

70%的占地都用于分离

先靠极冷系统排重油

再用低温“锁住”轻组分

最后靠精馏塔逐个分离出乙烯、丙烯

 

乙烯

是仅由两个碳原子

四个氢原子构成的简单分子

支撑着万亿级全球石化产业

却曾让中国苦苦追赶半个世纪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20世纪90年代

全球乙烯产能近6500万吨

而中国年产量不足200万吨

2008年,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乙烯消费国

生产技术却几乎全靠进口

 

当时,大乙烯技术引进价格高昂且供应不稳定

随时面临“断供”风险

而乙烯作为石化产业的“龙头技术”

受制于人

也意味着整个工业链条的命脉攥在别人手里

 

破局的重任,落在了中国石油肩上

2007年,国家批准大庆石化60万吨乙烯项目

这个承载着“从无到有”使命的项目

成为自主技术的试金石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当时项目团队认为

我们不能再持续地引进技术了

应该突破继续引进、受制于人的局面

拥有我们自己的技术”

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

中国石油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来勇的话

道出了所有石化人的心声

 

大乙烯装置的复杂程度超乎想

每一台设备、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制造

都需要精确计算

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

更是需要反复论证和优化

“装置开起来要三年不停车”的严苛要求

压在团队肩上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历经5年日夜攻关

2012年10月5日

大庆石化60万吨乙烯装置成功投产

乙烯裂解反应

分离技术开发

关键装备研发

以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难题

被逐一攻克

中国终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成套技术

彻底告别“技术全进口”的历史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中国的乙烯研发团队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成功攻克石脑油制乙烯技术后

如何进一步优化工艺、降低成本

成为研发团队要攻下的另一座高峰

乙烷制乙烯

相比传统石脑油路线

工艺更简单、效益更高

 

从压缩机、到裂解炉、再到控制系统等

几乎所有的核心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乙烯装置成为炼化一体化的纽带

撑起了中国化工的“骨架”

 

今年,中国石油迎来成立75周年

从参与建设中国第一套乙烯装置

到攻克大乙烯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这份突破

成为科研团队为国担当的生动注脚

【智造未来】石化解构 乙烯新生——大乙烯技术 

如今,中国大乙烯技术不仅完全自主可控

更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迈进

为全球化工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这个曾让我们苦苦追赶五十年的“化工之王”

已成为驱动中国工业前行的“新引擎”

这,就是属于中国的“乙烯新生”

 

  《智造未来》系列科普视频每集聚焦一项近年来我国进行科研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专家访谈、实地拍摄、动画演绎等多种形式,结合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技术的演进路线为主轴,通俗阐释其对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呈现一堂永不落幕的“科学公开课”,吸引更多年轻人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出品|中国科学技术馆

摄制|光明网

特别鸣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

中国石油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