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第二十四届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术会议上,江西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杨利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矮小成因复杂,需通过科学诊断与针对性治疗来改善,盲目应对反而可能延误干预时机。
杨利教授介绍,从内分泌角度来看,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导致矮小的常见原因。此外,特纳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以及反复哮喘、慢性肠道吸收障碍等慢性疾病,也会干扰孩子的生长节奏。这些因素通过影响营养吸收、激素平衡或遗传表达等方式,共同制约儿童身高发育。
杨利教授强调,矮小治疗的核心是病因干预:生长激素缺乏者需补充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低下者需补充甲状腺激素;遗传性疾病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激素治疗;由慢性疾病引发的矮小,则需先控制基础疾病。
辅助治疗同样重要,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可增强骨骼发育基础,而心理疏导能减少情绪对生长的抑制。对于未达矮小标准的生长迟缓儿童,中医调理、饮食优化、运动指导及睡眠管理等非药物方式,也能有效改善生长状况。
“治疗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越小干预效果越好。”杨利表示,骨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会直接压缩生长空间,降低治疗收益。同时,准确诊断是前提,不同病因的用药剂量、预后差异显著,需通过规范检查明确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激素治疗虽经大数据验证安全性较高,但必须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完善检查并充分沟通后使用,治疗中还需定期监测关键指标,确保安全有效。家长的经济条件、治疗便利性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的持续性,需在诊疗中综合考量。
杨利教授提醒,儿童身高发育是动态过程,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才能让孩子在成长关键期获得有效助力。
记者:张梦凡
制作:尹梓萌(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