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来源:光明网2025-08-18 14:47

  田径、武术、自由搏击、拆药分装、迎宾……这些常见的运动或工作,如果让机器人来做会是什么样?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8月14日晚,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几个月前,春晚的机器人秧歌舞刷屏全网,几个月过去,人形机器人正向更高阶“进化”。在这场运动会上,有的机器人打扮成兵马俑,带来一段名为《秦俑魂》的“古风舞”;有的则拿起了“英歌槌”,誓要一展地方特色;还有的跃跃欲试,要来一场百米障碍赛。这些变化不仅带给了人们更多想象空间,也让有些人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为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这场运动会是人形机器人整机的综合竞技,也是关键零部件的全面比拼。

  造一台人形机器人有多难?单就人类的双手而言,我们能够通过27块骨头、50多块肌肉和100多个关节的协同,完成小到穿针引线,大到搬运重物等一系列动作,人形机器人要实现这一点,难度已经极大。而适应多样地形、灵活行走的仿生脚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共同面临的难关。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运动会赛项的检测,有助于整机单位发现关键部件在精度保持性、可靠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真实应用场景需求,明确零部件改进提升的方向。同样,也可以借助运动会的平台,检验这些零部件改进提升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整机对零部件的带动作用和引领能力将持续提升。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举办,也将为整机带动产业链各环节整体提升和快速迭代发展提供重要的契机。每一个机器人的“一小步” 都是科技发展的“一大步”。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了全球280支队伍参赛,500余台机器人将同台竞技,涵盖了127个品牌。其中,来自192所高校的280支队伍踊跃报名,还有3支中学队伍参与,为运动会带来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这离不开北京市对机器人产业的高度重视。

  北京市把打造全球机器人应用标杆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将重点支持“高能级平台、长周期资本、全链条布局、新应用落地”。

  自2019年起,北京市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目前,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今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北京市已培养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均居全国首位。

  通过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领域进行谋划和布局,带动协作、医疗、特种、物流四种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已支持形成12类200项机器人创新产品,高端产品体系基本形成。

  未来,北京市将持续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更好地服务产业创新;支持耐心资本进行逆周期、长周期投资;支持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设计-制造融合的产业创新“完整体”;支持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融合,推动惠及民生的机器人应用落地,以民生保障、工业制造、公共服务和家庭生活等领域场景为重点,在支持创新产品进场景应用的同时,支持创新场景为适配产品而进行的改造,推动产品和场景的“双向奔赴”。

  为拓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边界

  今年,人形机器人频频亮相各大展会,展现出强大创新力和蓬勃发展活力。

  人形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的枢纽和入口,它的发展一定要和真实应用、真实场景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为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在拆药分装、迎宾服务等赛项中,人形机器人开始撕下“有价无市”和“花瓶”标签,真正把应用场景落地到日常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面向未来应用的“人形机器人化”场景探索,运动会是最佳平台,是未来生产生活创新场景的“样板间”。从这些场景的创新和探索出发,可以发现未来人形机器人应用的无限可能,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今天参加机器人运动会的运动员,可能就是未来的机器人工人。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同时,运动会为过渡期内产品迭代的效果提供了综合、直观的展示平台,客观反映了技术和产品与落地应用的真实差距,有助于投资人建立对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合理预期,避免急功近利的资本进入打乱产业发展节奏,吸引更多能够认清产业发展趋势、坚持长期主义的资本,陪伴人形机器人企业共同成长。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是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一次大练兵,更是推动技术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这次大会,我们能够看到人形机器人的无限潜力。(蔡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