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国粮策】饲料工程:畜牧业的营养“工程师”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大国粮策> 强农报国正当时 > 正文

【大国粮策】饲料工程:畜牧业的营养“工程师”

来源:大国粮策2025-08-18 13:44

  编者按:高考后选专业,是不是觉得金融、计算机才够“潮”?其实,有个藏在田野里的宝藏专业,早就悄悄站上了科技C位。科普中国《大国粮策》推出系列策划,带你解锁农学专业的全新面貌。立体化呈现学科建设的硬核突破,展现农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也激励更多新生力量投身“农业强国”建设新征程

当你拆开一袋配比科学的宠物粮

或是看到养殖场里膘肥体健的牲畜时

可曾想过这些场景背后

藏着一门让“营养精准落地”的交叉学科?

民以食为天,畜以饲为安

这门专业正是养殖业的“幕后功臣”——

饲料工程

  图片由AI生成

  饲料工程是什么?

  饲料工程是聚焦饲料生产技术、工程设计与项目管理、饲料机械制造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精准营养”为核心,融合生物学、工程学与管理学,既要破解动物营养需求的奥秘,又要实现饲料生产的高效、安全与智能化,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从传统经验喂养到智能配方研发,饲料工程的发展见证了农业科技的迭代升级:

  早期依托基础营养学,实现饲料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中期结合机械工程,推动饲料加工从手工操作走向标准化生产线;

  如今融合大数据与智能控制,让饲料配方精准匹配动物生长阶段,生产过程实现全流程可控。

  在技术维度,智能配方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营养配比,让每一种原料都物尽其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则像“营养工程师”的双手,将实验室配方高效转化为合格饲料;而环境与安全控制技术,更守护着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品质。

  饲料工程,学什么?

  公共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无机、分析、有机)、大学英语等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现代企业管理、宠物营养学、饲料厂建筑概论等

  专业核心课程:饲料工程原理、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饲料厂环境与安全控制、工厂供电与自动控制等

  图片由AI生成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实验室的配方调试到生产线的工艺优化,从项目设计的图纸绘制到现场管理的实操演练,让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饲料工程,毕业能做什么?

  科研深造:在高校或科研院所探索动物营养、饲料工艺的前沿领域,推动技术创新;

  公职岗位:入职农业管理部门、海关、质量监督机构等,守护饲料安全与行业规范;

  企业赛道:在饲料机械生产企业、饲料及添加剂生产企业、畜牧生产企业等,从事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项目设计等工作,推动产业升级;

  教育领域:成为专业教师,培养更多饲料工程领域的新生力量。

  图片由AI生成

  粮草足则畜牧兴,畜牧兴则民生稳。饲料工程连接着种植业与养殖业,是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行业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广阔。

  未来前景:政策东风下的成长沃土

  政策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价值成长:从业者收入随经验与技能提升显著增长,专业价值被市场充分认可;

  人才刚需: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备受青睐,高薪职位与晋升机会充足;

  路径清晰:3-5年内可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层,更有机会成为行业精英与领军者。

  图片由AI生成

  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历获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协议会员国认可,为从业者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实验室的精准配方

智能工厂的高效生产

饲料工程正用科技让“每一份营养都恰到好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绿色生产技术的融合

它将继续为“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提供核心支撑

让科技赋能下的“粮草保障”更精准、更可持续

作者:李欣哲

审核专家:蒋建科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兼农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