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首页> 光明科普> 视频 > 正文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来源:光明网2025-06-13 09:48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千万IP创科普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

  人工智能专业

成为高校中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

  据2024年数据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供需人才比为1∶10

  国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朱毅鑫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主要覆盖

  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

  认知推理、多智能体、机器学习

  六大AI核心领域课程

  除核心领域外

  还可以赋能交叉领域的其他学科

  北京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

  设计了多元化路径

  学生可在掌握核心AI课程以及数理、编程基础后

  自由选择 “AI+人文”“AI+社科”“AI+法律”

  “AI+安全”“AI+古籍”等融合方向

  甚至有学习梵语的学生加入

  期望运用AI技术破解语言演化之谜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这印证了AI远不止于机器人

  它正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助力破解科学难题

  孕育全新可能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近日

  朱毅鑫所在的团队

  携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团队

  研发出全球首个

  同时具备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

  和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人仿生手

  ——F—TAC Hand

  这一成果于6月9日

  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上发表

  这项突破显著提升了机器人

  在复杂环境中抓握和操作的适应性

  对推动国产机器人自主创新意义重大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AI还可以服务于垂直领域的应用

  例如该团队开发的新能源功率预测模型

  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谈到当初如何选择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朱毅鑫回忆

  硕士毕业时拿到了近百万美元年薪的Offer

  却被朱松纯教授实验室的内容吸引

  想挑战更深层次的科研问题

  从编写简单标注工具起步

  他一步步深入认知推理领域

  致力于教会机器理解工具与人类意图

  让机器价值与人类对齐

  以更好地服务人类

  朱毅鑫感慨

  当年我们读博时

  全球都没有人工智能专业

  大家的背景五花八门

  ——计算机、数学、统计、心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

  最终却都汇聚到AI领域

  2020年他的导师朱松纯辞去国外教职回国任教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

  朱松纯教授领衔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元培学院

  联合创建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

  制定前瞻性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他表示

  回国后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

  “AI人才培养”

  并且希望未来更多人才加入人工智能领域

  推动该领域创新能力

  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为千行百业的发展赋能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战 钊

总策划

宋雅娟 蔡 琳

记者/编导

王若昕 蔡 琳

统 筹

张 蓉

特别鸣谢

北京大学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科学报国正当时|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课程堪比“科技万花筒”!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和平颂”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 “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体育文化主题展”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