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系列活动> 科普慕课 > 正文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来源:光明网2025-04-27 11:01

  如果你喝酒上脸,为什么最好滴酒不沾?中国人胃癌发病率全球占比37%,和爱吃腊肉、咸鱼有多大关系?为什么人们口中常说的“趁热吃”反成健康杀手?

  4月20日举行的2025中国抗癌协会整合科普大会现场,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委员李治中抛出一个又一个“接地气”的问题,揭示肺癌、胃癌、食管癌等“中国特色癌症”背后的高危因素,这些真实案例和场景,瞬间抓住了听众的好奇心——原来癌症科普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藏在人们日常困惑中的科学解答。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会上,李治中结合自身癌症科普经验与课程实践,以“中国高发癌症预防”为题作主旨报告,通过数据解析肺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症的预防要点,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场景化案例,将“科学防癌”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习惯,为中国高发癌症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创新思路。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内容要点总结】

  一、中国高发癌症有哪些“特色”?哪些信号要警惕?

  (一)甲状腺癌:50%发病率?

  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占全球50%,但死亡率只占20%,面对甲状腺癌“虚高”之谜,可能存在过度诊断与治疗,需理性看待筛查结果。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二)肺癌:40%烟草,40%肺癌

  中国消耗全球40%的香烟,超过后29国总和。吸烟不仅伤肺,还会导致膀胱癌,有毒物质会在膀胱富集。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三)胃癌:盐、咸鱼、幽门螺杆菌“三重威胁”

  高盐饮食(如四川腊肉、韩国泡菜),世界卫生组织1类致癌物“中式咸鱼”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有胃癌史者,杀菌可降低73%风险)。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四)食管癌:“烫、酒、烟”的三重暴击

  热辣的四川火锅、滚烫的潮汕工夫茶,大于65℃的食品都是2A类致癌物。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任何酒都是1类致癌物,因为酒精会转化为1类致癌物乙醛,尤其“喝酒脸红者”,致癌风险更高。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二、预防高发癌症,有哪些科学建议?

  癌症预防的核心逻辑是“避免对器官的长期慢性损伤”。结合中国高发癌症特点,可以总结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远离“器官慢性伤害”

  1、避免慢性炎症与组织损伤

  对任何一个器官的长期慢性损伤都是致癌因素。慢性感染一方面会导致炎症,增加患癌风险。另一方面会引起细胞的死亡,细胞死亡以后,细胞组织会再生、分裂,每一次分裂都可能产生致癌突变风险。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2、警惕“累加效应”

  多种风险因素叠加会显著放大致癌风险,如容易引发食管癌的“烫+烟+酒”三重习惯,患癌风险较常人高5倍。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二)生活习惯“避坑指南”

  1、饮食牢记“三少”原则

  少盐:少吃高盐腌制食品(“中式咸鱼”为1类致癌物)。

  少烫:热食不超过65℃( >65℃食品都是2A类致癌物)。

  少酒:任何酒精饮品均含1类致癌物乙醛,喝酒脸红者是“高危人群”,务必滴酒不沾。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2、“东亚特有”风险需警惕

  乙醛脱氢酶缺陷:喝酒脸红基因(乙醛脱氢酶突变)是东亚人独有的,喝酒脸红是“预警信号”,需远离酒精。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防晒与维生素D平衡:中国女性普遍防晒意识强,降低了皮肤癌风险,但需适度晒太阳,预防维生素D缺乏。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数据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高发特色癌症呈下降趋势。

科普慕课|喝酒上脸是东亚人的“高危预警”?专家详解科学防癌“三少原则”

  【专家简介】

  李治中,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委员、菠萝因子创始人,长期致力于癌症科普与公益,曾开设大学通识课《癌症与社会》,著有《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等科普作品,以幽默通俗的方式向公众传递科学防癌知识。

  制作:林佳欣、王一帆(实习)、谭露(实习)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