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来源:光明网2024-12-13 16:38

  酒,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酒属于易挥发液体,难以保存、发现和研究,因此,关于酿酒技术的起源时间及其产生发展,仍是未解之谜,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根据此前的考古研究,我国多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发现了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如,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6000年),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5000年)。最早酿酒技术的考古发现,可追溯到距今9000年前的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贾湖古酒”能根据考古的记录被复制重现。而中国最早的酿酒文字记录,见于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仪狄始作酒醪”。

  不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健平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团队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却有了新发现,不仅找到了东亚最早酒类酿造的新证据,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万年前的稻米酿酒技术。相关成果近日已刊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该团队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采集了12件陶器残片。这些陶器在上山人群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发酵、盛装和烹饪等用途。通过对这些陶器内表面残留物以及陶胎、文化层沉积物等标本进行微体化石提取与分析,包括植硅体、淀粉粒和真菌,研究团队成功获取了关于陶器使用功能和食物加工方式等重要信息。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遗址位置和出土文物。(A) 上山(红点)、桥头和小黄山遗址位置及上山文化的分布区域(红色圆圈)。(B) 所分析的选定陶器残片。1:杯底部(CUP);2:罐(JAR3);3:罐(JAR5);4:加砂烹饪罐口部(POT);5:大口盆(LBAS);6:圈足碗底部(BWL)。(C) 相应的完整容器。1:小口罐;2:圈足碗;3:杯;4:平底罐;5:大口盆

  植硅体分析显示,这些陶器残留物和陶土中含有大量驯化稻的植硅体。植硅体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二氧化硅沉积物,它们能够记录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和历史变迁等信息。这一发现表明,稻米是上山人群的重要植物资源。同时,研究还发现稻壳和稻叶被用于陶器制作,进一步证明了稻米在上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上山遗址样品中鉴定的常见植硅体类型。A:驯化稻扇型;B:野生稻扇型;C:芦苇扇型;D:方型;E:长方型;F:多铃型;G:稻壳;H-I:长鞍型;J:矮鞍型;K:哑铃型;L:帽型;M:裸子植物;N:齿型;O:脑纹球型(Spheroid ornate);P:凹陷棒型(Elongate cavate);Q:尖型;R:光滑棒型;S:刺棒型;T:导管;U:三棱柱型。V:脑纹球型的扫描电镜图像。黑色比例尺=20微米

  此外,研究团队还在陶器残留物中发现了多种植物的淀粉粒,如稻米、薏苡、稗草、小麦族、橡子和百合。这些淀粉粒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上山人群食物来源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较多淀粉粒表现出酶水解和糊化的迹象,这说明存在发酵过程。同时,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真菌成分,如红曲霉和酵母细胞。其中一些真菌显示出典型的生长发育阶段,如红曲霉的闭囊壳、菌丝和酵母的芽殖形态。这些真菌与传统酿造曲酒时使用的真菌种类密切相关。例如,红曲霉就是中国传统红曲酒酿造使用的主要霉菌之一。

  研究团队分析了红曲霉和酵母遗存在不同陶器类型的分布情况,发现在小口罐中的数量显著高于用作炊器的罐和用来加工一般食物的大口盆。这表明,陶器类型与特定功能之间存在关联,其中小口罐可能专门用于酿造发酵酒。

  为了排除陶器上的微化石遗存是埋藏后形成的可能性,研究团队对土壤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种群与陶器上的发酵微生物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显著区别。根据显微镜观察记录,红曲霉和酵母菌不同发育阶段,如闭囊壳、菌丝、酵母芽殖的各种形态,是在活性发酵过程或存储于发酵容器时形成的。因此,这些真菌的发育形态能够反映出它们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的活动情况,而这些条件在一般土壤埋藏过程中是无法满足的。

  进一步,为了探讨发酵过程可能造成的微植物和微生物的形态变化,研究团队使用稻米、红曲霉和酵母菌模拟了传统的发酵过程,并将实验结果与陶器样品中的微化石特征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上山遗址陶器的真菌遗存与现代发酵产生的真菌形态高度一致,尤其是红曲霉的闭囊壳和菌丝特征以及酵母菌的芽殖形态。这证实了研究团队对上山酒遗存鉴定的可靠性。

  以上研究表明,在稻米驯化早期阶段,上山人群已经使用小口罐来酿造以红曲霉为主要糖化剂的稻米曲酒。这一酿造技术在上山文化早期出现,与稻米驯化和全新世早期温暖湿润的气候密切相关。驯化稻为酿造发酵酒提供了稳定的资源,而有利的气候条件则为真菌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了酒精发酵技术的发展。

  研究认为,这些酒精饮品可能在仪式性宴飨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凸显出酒精饮品作为人群交往的媒介功能。稻米酒的这一特殊功能或是推动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广泛种植、利用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古新发现!上山遗址陶器残片揭示万年前稻米酿酒技术

  上山文化早期陶器与食物生产-消费过程的重建。(A) 植物采集:收集野生植物并收割稻谷;(B) 植物加工:用于食物和陶器制作;(C) 食物加工:烹饪食物和制作含霉菌、酵母和稻米的酒曲;(D) 食物消费:食用和饮用

  水稻驯化和稻米酿酒是东亚地区农业和食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上山文化的稻米酿酒证据,不仅有助于我们追溯东亚农业起源和早期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还对剖析水稻驯化路径和技术演变乃至世界农业和酿酒史具有重要的填补性价值。(肖春芳)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金塔:避险搬迁暖民心

  • 四川夹金山雪后风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2024-12-25 09:23
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
2024-12-25 09:13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这十六个字,正映射着朱光亚的一生。
2024-12-25 09:11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2024-12-24 09:59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12-24 09:58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12-24 09:57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2024-12-24 09:48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4-12-24 09:46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