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农业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首页> 光明科普> 图文 > 正文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农业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11-19 09:36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许多人认为农业天然等同于绿色,其实不然。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却也付出了一定代价。为满足人类需求,农业生产活动大幅改变了地球的自然状态,比如砍伐森林种植作物、大规模饲养畜禽等,这些活动虽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能源,但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另一方面,农业系统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气、漏水、漏肥”的问题,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农业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农业不仅肩负着生产粮食和能源原料的重任,更需承担起保护地球环境的使命。这也进一步表明,农业必须向绿色发展转型。

  但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投入高、产量不够高、环境代价大的挑战。以肥料为例,自1985年左右开始大面积施用,最高时化学氮肥的用量是作物实际需求量的1.5倍,过量的盈余造成了污染风险。因此,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产30%以上、增效50%以上、减排50%以上,品质要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要大幅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大大提升。只有这些目标达到,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减肥增效,即不增加投入的同时保证产量不减或小幅度增产,节肥20%以上;第二步,绿色增产增效,实现增产10%-20%,增效30%;第三步,绿色高产高效,增产30%,减排增效50%。如果能够实现,我国将成为全球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农业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就作物生产而言,第一步策略我们从本世纪初便开始探索。在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中,我与朱兆良先生在华北和太湖流域等地一起进行了小麦和玉米、小麦和水稻的轮作试验,发现可以减少30%的氮肥投入,但产量不减,效率还能提升30%-50%,环境减排(包括大气、水和土壤残留等)也可以成倍下降。

  第二步策略中,我们首先在玉米上取得了突破。通过在华北和东北的实践,发现在实现第一步的基础上,建立以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为核心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后来,我们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了全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平均增产30%,减排50%,相关成果于2014年发表在《Nature》上。

  第三步实现起来难度相对更大。原因是我国的耕地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在不施肥的情况下,需要供应50%的水分和养分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而欧美只需要20%~30%便可以满足。为提高耕地质量,需要进行优化耕层管理,将植物群体调控到与光热匹配的最佳状态,实现群体最大幅度地将光温资源转化为干物质,集成沃土-根层调控-群体优化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除此之外,还需要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等。

  以河北曲周为例,1973年,以石元春和辛德惠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于此,开展“改土治碱”科技大会战,成果迅速推广到全国,涉及3.8亿人口、4.7亿低产耕地的治理,“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9年,我们团队师生在曲周建立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与农民一起开展作物高产高效、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到2024年,曲周绿色增粮“千亩示范方”周年亩产达到1522kg,实现了“绿色吨半粮”的重大突破。51年来,河北曲周经历了从改土治碱到高产高效,再到绿色高质高效的转变,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米粮川。如今,科技小院作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前沿阵地,已遍布全国1800多个地点,惠及5.7亿亩土地和2000万农民,证明了科技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但也要看到,虽然农业绿色发展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可公众的参与度和行动力尚显不足,亟需从理念层面深化对绿色发展必要性的认识,从政策上引导全民关注绿色发展,不能把保护环境的责任全部推给农民。对于农产品消费者来说,他们也有责任推广应用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城市的消费者,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推动绿色健康消费,他们要一起来保护地球,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绿色家园。

  展望未来,我深知技术进步永无止境。从传统的水肥管理、栽培技术,到现代的良种选育、绿色投入品开发,再到良法与智能装备的一体化应用,每一步进展都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能。我坚信,通过不断挖掘土壤与生态环境的潜力,结合智能技术的力量,农业绿色发展不仅大有可为,更将成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作者: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光明网记者蔡琳、李欣哲整理)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农业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农业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