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播种科学梦想 照亮乡村未来——科技教育乡村行走进山西大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播种科学梦想 照亮乡村未来——科技教育乡村行走进山西大同

来源:光明网2024-11-12 15:46

  近日,2024年“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该活动以“助力乡村科教 追梦科学之光”为主题,通过集成整合乡村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搭建乡村科技教育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科教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馆、大同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共同承办,邀请了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王水弟教授、董景新教授、国连杰教授,前往大同大学、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和市、区9所中小学校,组织开展12场科普报告。

  生动的科学知识 播种梦想种子

  2024年“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大同市云州区城镇第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课——《掉到地上的小星星:陨石的故事》。

  课堂上,国连杰教授以陨石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互动,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神秘的外太空世界。孩子们满怀好奇:“陨石里藏着什么秘密?我们的生命起源何方?”在教授的悉心引导下,他们专注聆听,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整个课堂化身为科学的狂欢盛宴。孩子们在问答交流和上台互动中,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探索科学的火花一旦点燃,青少年的好奇心便如泉水般涌现,心中科学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学生柴雨嘉兴奋地说:“这堂课生动有趣,特别是互动环节,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大有用处。陨石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渴望探索外太空的大门。”

  云州区城镇第一小学的数学教师赵君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了真正的科学知识,更激发了孩子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她感慨道:“我们学校常举办类似活动,但这次尤为特别,孩子们对科技话题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深受启发,今后要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怀揣着科学梦想的孩子们,定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梦想种子,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是对科学真理的追求精神,更是对科技创新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它们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璀璨的科技创新之花。

  前沿的科学动态 指引未来方向

  在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云冈区西韩岭学校、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董景新教授为学生们带来了题为《机器人会统治自然人吗?》的科普报告。

  从古时记载中的人偶到现代高端智能化的机器人,董景新教授讲解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同时,融合了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以及最新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机器人能否统治人类”这一话题。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当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自己的日常的学习和之后就业的选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在日常学习里应该处理好和AI的关系,不应该过度依赖,也不应该完全忽视,而是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AI变成一个工具,成为我们学习的助力。”2024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一班的董嘉懿在讲座后认真地说。

  “孩子们即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AI发展如此迅速的大背景下,如何择业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会产生大量的新兴岗位,从这个角度不必太过担忧岗位不足。但是另一方面,在选择行业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行业是否容易被AI技术替代,在选好方向后,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怀揣梦想,深耕细作。”在讲座尾声董教授如是说。

  此次科普报告,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为学子们的未来点亮指路的明灯。它让学子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锤炼了他们对科技的敬畏之心,同时积极拥抱科技带来的变革。

  尖端的科学技术 点燃爱国之志

  “麒麟990芯片居然包含103亿个晶体管!”在大同市云冈现代双语学校的阶梯教室里,传出了高三学生们的阵阵惊叹!

  在课堂上,王水弟教授讲解了芯片的基本概念,从它的诞生背景到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每个细节都透露出科技发展的迅猛与芯片技术的关键作用。“从复杂的电路设计,到利用光刻等精密工艺在纳米尺度上雕刻出电路图案,每一步都凝聚着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他边讲解边展示了一系列专业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仿佛置身现场亲眼见证芯片的诞生。话题一转,王教授聚焦我国芯片产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面对国际竞争与技术封锁,我们仍需迎难而上,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他的话语中既有自豪也有警醒,鼓励学生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我国芯片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为什么要镀铜?”“怎么封装芯片?”……面对接连不断的问题,王教授倍感欣慰。他深知今天播下的每一颗科技种子,都有可能在未来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照亮中国科学技术的前行之路。

  高三年级一班的谢思恩表示:“我们青年人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勇于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突破、勇于实践行动,选择国家所需的专业,为强国建设努力学习,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这场关于芯片的探索之旅已落下帷幕,但学生们的心中却燃起了不灭的火焰,那是对科技、对创新、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它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唯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对于乡村教育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近年来,山西省科学技术馆多次举办“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足迹遍布吕梁、运城、临汾、大同等地。自活动开展以来,线上线下反响热烈。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线下活动覆盖了14个县(区)、66所中小学,吸引了29714名青少年参与;线上培训有全省11个市的200余所中小学的科技教师参与交流,2500余名科学教师通过线上进行了学习,观看浏览量达十万次以上。

  为切实解决当前我国乡村科技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邀请来自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团队,深入一线,切实做好乡村地区科学教育“加法”。2024年,活动预计覆盖山西、甘肃、广西、宁夏等8个省份120所中小学。

  (马静波 宋佳烨)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5考研季科技类专业科普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